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系列报道:

                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总导语】“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2016年2月10日农历猴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做出的庄严承诺。宾川县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工作做到村组、做到每一名贫困群众,顺利成为国家第一批脱贫摘帽县。本台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山村农户,蹲点采访,完成了一批有温度、有故事、接地气的报道。 

 

系列报道《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之一:

易地搬迁学生的第一天

 

【导语】新学期开始,宾川县金牛二中迎来了一批“特别”的新生。他们是从大山深处的钟英傈僳族彝族乡,通过易地搬迁到金牛镇的移民学生。面对新学校、新老师,开学的第一课,他们都学了什么?

【正文】高高的教学楼、整洁的宿舍、和蔼的新老师、热情的新同学……。2月的最后一天,来自扶贫搬迁新村尼萨村的李宝珍来到金牛二中这所新学校,眼前的一切让她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办理完入学手续后,李宝珍就在校长杜秉能的带领下,走进了新的班集体。

【现场同期声】校长杜秉能VS学生:大家表示什么?

欢迎。

她分在哪个小组?

小组长亲自来接她。

【正文】随后,李宝珍跟随同学们在学校的操场上了一堂关于交通安全、防震、防踩踏等方面的安全知识讲座。这是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专门开设的一堂课。

【正文】安全知识讲座结束后,年级组长罗家仙老师又拉着李宝珍聊了起来。

【现场同期声】罗家仙VS李宝珍 :

罗家仙:你们是怎么来的?

李宝珍:坐车来的。

罗家仙:床铺那些有没有整理好呢?那我们上去看看。

罗家仙:那你好好的学习,生活当中学习当中有什么问题及时给我们老师反映,给我们学校领导反映。慢慢的适应。

【正文】相比以前在钟英傈僳族彝族乡就读的学校,李宝珍更喜欢金牛二中这所新学校。

【同期声】金牛二中移民学生 李宝珍:“以前,由于家离学校比较远,每次上学都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但现在的环境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好,离家也很近。”

【正文】与李宝珍一样,来自尼萨村的李富美和杞树生在第一天报到时就喜欢上了新学校。

【同期声】金牛二中移民学生  李富美:“老师对我们特别照顾,这里环境也特别好,交通方便。”

【同期声】金牛二中移民学生  杞树生:“老师同学都很关心,还有宿舍食堂都很好,我会好好的读书。”

【正文】此次和李宝珍、李富美一样易地搬迁安置在金牛二中就读的学生共有12人。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在新学校开心的学习和生活,金牛二中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措施,利用寒假时间调查分析了易地搬迁学生的信息,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困难,及时解决学生入学难题,不让一个孩子缀学,并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同期声】金牛二中校长  杜秉能:“每个都有包保,从精神上、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给他们帮助,在班级上有小组对他们进行帮辅,进行手拉手的帮助,在学习上帮助,从意志上、理想上也给他们开拓。

【正文】此外,考虑到易地搬迁的学生在新环境下可能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学校还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分别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学生心理影响,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同期声】金牛二中校长  杜秉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融合,现在我觉得他们都过得很开心。”

【正文】据了解,为了保障易地搬迁学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宾川县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对41名学生进行了安置。其中,彩凤完小接收了29名小学生,金牛二中接收了12名初中生。

【正文】今后,县教育部门将根据搬迁学生的就读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易地搬迁学生的帮扶力度,做好易地搬迁学生就读的后续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新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

 

李永松 吴洪彪 王翠芳 报道

 

 

系列报道《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之二:

 林下中药材种植铺就山区脱贫“金路”

 

【导语】近年来,宾川县充分发挥林业优势,依托广阔的林下空间,引导和扶持山区群众在林下种植中药材,铺就山区群众脱贫“金路”。

    【正文】盛夏五月,拉乌彝族乡来凤溪村委会板房上组被碧绿的核桃林包围着,远远看去生机黯然。此时,核桃林下种植的重楼也陆续长出,进入生长的关键时期。这天,宾川县树伟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树伟正在给几个社员讲解当前重楼种植要注意的问题。

【现场同期】李树伟vs重楼种植户:你必须要像这样扒开土壤,然后瞧这个土壤的湿度。要这种保持湿润,不能太湿,也不能干。

【正文】拉乌彝族乡平均海拔2275米,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气候凉爽,环境阴湿,非常适合重楼种植。李树伟在板房上组种植重楼已经有好几年了,到现在已经发展了10多亩。

【同期声】树伟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树伟:“这一小块是一开始试种重楼的地方,面积在三分左右, 从2014年栽,到2017年挖,卖了一部分,卖得九万”

【正文】李树伟介绍,2014年乡政府引导扶持他成立了树伟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板房小组群众房前屋后零星或集中种植拉乌原生重楼,到目前已经发展社员31户,种植重楼大约40亩,带动贫困户3户,建档立卡户2户。

【同期声】板房上组重楼种植户 李树海:“2014年开始到2017年我卖了一墒,就这点一墒半么卖得两万多,籽种又卖得一万多。”

【同期声】树伟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负责人 李树伟:“社员们最多的有几家是一家两三亩。由合作社带动了周边30多户,通过销中药材重楼,已经脱贫致富了一部分人。”

【正文】在平川镇冒角山村委会大梭啰村的毛氏种养业专业合作社,核桃树下成片的附子生长得很旺盛,其他一些中药材也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毛跃光告诉记者,他们主要就是组织群众进行以附子为主的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已发展社员20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70余户,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同期声】宾川县毛氏种养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毛跃光:“已发展附子标准化种植500余亩,续断450多亩,林下重楼白芨种植300多亩。其中带动辐射周边群众共种植中药材4000多亩,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

   【正文】据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宾川县在平川、钟英、拉乌、鸡足山等山区乡镇共种植附子、重楼、续断、白芨等林下中药材11000亩,总产量9500吨,总产值达9300多万元。林下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脱贫的一条“金”路子!

         

    吴松江 杨宏毅 卢焱  报道

 

 

系列报道之三:

不让一个民族兄弟在脱贫攻坚中掉队

 

    【导语】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宾川县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抓实拉祜族村寨力湾坪村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正文】“力湾坪”是拉祜语的音译,大意是石头最多的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不仅是宾川县海拔最低的村委会,同时还是大理、丽江、楚雄三州交界地,被称为“一鸡鸣三州”之地。在这个38户148人的拉祜山寨里,有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五保户、1户社会保障兜底剔除户。

   【同期声】力湾坪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石政宇:“到目前为止整个村初中学历只有两人,其中一人还是来这里上门的。”

    【正文】村子下面就是金沙江,现在村里的不少物资都要通过渡船运输。沿着坡度大约在65度以上的小路走进村子,在村民王翠珍家,工作队员李继伟正与王翠珍的女婿硬化院子。

    【同期声】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翠珍女婿  于学辉:“他是什么都要帮忙的,今天和我们铺地板。满意相当满意。”

    【正文】来到工作队的驻地村里的活动室,力湾坪村驻村工作队员们正在开会,进一步细化落实各项扶贫措施。

    【现场同期声】力湾坪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石政宇:“还存在着这么几个问题,一是群众由于语言沟通交流困难,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我们还要再加强宣传。”

    【正文】精准扶贫工作开始以来,工作队和乡村两级首先从改善力湾坪的基础设施着手。

    【同期声】力湾坪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石政宇:“一项是道路硬化,就是我们进村的石板路,村庄中间的石板路,简单改善村庄与外面的交通条件。二是太阳能路灯,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投资15万。三是计划建设500方的水池,四是我们村民的活动场所建设。”

   【正文】在全面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的同时,工作队结合力湾坪实际,培育适合力湾坪的产业,拓宽增收致富途径。一方面发展种植青花椒、核桃,每户发展了5亩以上,去年全村这两项收入已经达到十万元以上,预计今年能够达到20万元以上。

   【同期声】力湾坪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石政宇:“在养殖业方面,就是以前本地的一些传统产业,黑毛猪、土鸡、黑山羊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每一年整个村在养殖业方面的收益也到20万以上。”

   【正文】此外,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还积极动员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提升素质,增加收入,并从一些生产生活习惯上对当地群众加以引导和改变。

    【同期声】力湾坪驻村工作队员   李继伟:“原来他们卫生间、厕所没有,我们也建起了第一个厕所,给他们解决了上卫生间的问题。”

    【同期声】力湾坪驻村工作队队长  石政宇:“通过我们在这里一年来的努力,村民见到外人至少不跑了,他也有一个沟通意识,他也愿意接触外界,都是有了相当大的改变。”

    【正文】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拉祜族群众认可了工作队员们的扶贫“成绩单”。

    【同期声】芝麻登村委会力湾坪村村民  李会全:“村子变化大,群众思想意识也提高了,发展后劲增加了。”

    【正文】力湾坪村对外交通极其困难,每一次进出村寨,对于工作队员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但是看到力湾坪村的发展变化,拉祜族群众与全县其他民族群众一起脱贫奔小康,队员们感到欣慰和自豪。

    【同期声】力湾坪村驻村工作队员  李继伟:“我们要帮助他们脱离这种艰苦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更美满!”

    【同期声】力湾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石政宇:“这个村我1997年第一次来到现在,应该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茶开昀 吴洪彪 杨宏毅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