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宾川】见证青蚕豆米的“华美变身”,原来还可以这样吃!

2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紧张有序地推进,同事在微信中私信我,要不要优质上等的青蚕豆,我一时迷惑,他怎么推销起农副产品来了。同事似乎看出了端倪,立马告诉我是在排查外出务工人员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得知他的扶贫挂钩户力角镇周能村委会麻栗坪村李进明家地里成熟的青蚕豆卖不出去,心里很着急,请他帮忙想想办法。这等好事,我一口气要了10公斤。

鲜嫩青翠的青蚕豆拿到家,正想着怎么消灭它,家里人可高兴了,有的说吃青豆米粑粑,有的说吃青豆米蒸糕,有的说吃青豆米元宵,还有的要吃青豆米汤圆……

是啊!每年青蚕豆上市的时候,这些与小小豆米有关的美食小吃就是全家人的最爱。说干就干,全家人齐上阵,开始剥豆米。由于采摘季节适中,翠绿的青蚕豆剥出的豆米更是青翠,忍不住放到嘴里吃起来。清新的鲜豆米独有的味道,甜甜的充盈在整个口腔中,这种吃法曾经伴随着小时候我放牛的初春季节。当然,挖一个地灶,用柴火将沙土烧热,再将这些从田里摘来新鲜的青蚕豆焐在沙土里面焐熟充饥,那份享受是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表达出来的。

思绪在无边的驰骋,装豆米的小盆在慢慢的堆满,就做成什么特色小吃的争论又开始。众口难调,逼迫我必须“主政”,这么多的豆米,又有大把的时间,何不都做一点,满足一家人的味蕾需求。

各种小吃虽然都与面有关,但不同的吃法所需要的主要原料——米面粉截然相反。青豆米糕使用的米面粉,必须是我们平常做饭吃的大米,通过淘洗、浸泡、晾干,磨成的米粉。

而青豆米粑粑、青豆米元宵、青豆米汤圆等美食,则必须使用优质糯米,通过淘洗、浸泡、晾干,磨成的糯米面粉。而共同点就是要将青豆米淘洗干净,用清水煮熟煮烂,然后捣碎成豆米浆。

青豆米糕和豆米粑粑、豆米元宵都需要做馅。馅以红糖为主,这样的搭配与青豆米的绿色、面粉的白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色彩艳丽,口感更强。馅的口味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用黑芝麻、花生仁、核桃等,微火炒熟磨细,与红糖混合,加入炼熟的猪化油、鸡油等味道更佳。

制作青豆米粑粑、青豆米元宵工艺大致相同。青豆米煮熟捣碎成豆米泥,待温度降至用手触摸不烫手,取糯米面粉逐步加入,边加入边揉拌,白白的糯米面,绿绿的豆米泥,充分混合搅拌在一起,一直揉到面团不开裂,柔软适中。

这时,按照平时包元宵的方法,将做好的馅包到揉好的小面团里,元宵下锅煮熟即可。青豆米粑粑则将放了馅的小面团轻轻压扁,放到八成热的油锅里面慢慢炸熟即可。

青豆米糕的制作要稍微复杂一点。将捣碎的豆米泥晾至温热,加入大米磨成的米面粉,为保证口感柔软,可适量加入糯米面粉,比例不超过一成,边拌边用手搓细,用细米筛将粗颗粒筛出再搓揉,反复多次,直到全部搓细。将甑子放在锅里蒸上汽后,在甑子的底部放上一块洗净的纱布,然后将搓揉筛细的青豆米面粉均匀地放上,厚度以不超过5公分为宜。

待蒸熟后均匀的撒上一层已经制作好的、没有加猪化油或鸡油的红糖馅面,再在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已经搓揉筛细的青豆面粉,如此反复,最好不超过三层,加热蒸熟后即可上桌食用。热气腾腾的甑子中,绿白色的糕、红黄色的馅面、扑鼻的香甜冲击味蕾,让您不垂涎都不行。

当然,与豆米相关的吃法很多很多,青豆米汤圆、青豆米腌菜汤、青豆米茴香汤……不胜枚举。青蚕豆既是主要粮食之一,更是美味佳肴不可或缺的主要原料,一直备受人们青睐。




杨宏毅/图文

部分图片来源于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