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副刊:学党史•悟思想】朱家璧西进途经拉乌

朱家璧西进途经拉乌

·吴宗伯·


1949年10月,祥云县峨溪乡(今宾川县拉乌乡)人民用自己的热情和秋收的果实,迎送了途经该地区的朱家璧副司令员率领的西进部队,成为一段佳话。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部队朱家璧副司令率领部队2000余人,过盐丰县,准备从米甸经祥云县城西进。10月14日强渡孔仙桥到达插朗哨(地名)后,得知有国民党的两个保安团在米甸的猪头山等要地修筑工事,准备堵截西进部队。朱家璧副司令员立即改变行军路线,由插朗哨后山经峨溪乡的杨家坟、三锅枪(地名)直达拉乌村,休整后经宾川县平川西进。

10月15日上午10时许,前卫部队从拉乌村后山到达拉乌村。下午2时左右,朱家璧副司令员也到达拉乌村,他写了一封信找地下工作的同志和农抗会负责人,由乡丁李泽忠送到村子对面的阿家屋基(地名)在后山找到了地下工作的祥云县北区副特派员兼峨溪乡指导员孙祥。在场的还有农抗会会员白光升、吴焱东和上层进步人士、祥云县北区治安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泽生、进步人士杨联璧。

孙指导员看信后知道是边纵部队来到拉乌,当即与白光升等赶回村中,在杨体仁家小厢房里见到了朱家璧副司令员和杨守笃。

朱家璧副司令员在充分肯定拉乌工作的同时,重点了解了队伍工作和当地农抗会的发展情况,并给他们讲了革命形势和外面的斗争情况,要求他们要为部队组织大量的粮食,除当天吃的以外,还要让每个战士都能带上一点。

见过朱副司令员后,孙祥他们立即找到了拉乌村管理积谷的张宇熙和吴联增,打开在张信廷家楼上的积谷仓门。孙祥他们召集全村群众,由张家强等人分发给每户谷子一公斗,由每户加工成大米交给部队。

一时间,全村广大群众有的用碾子碾,有的用石臼春、还有的用石磨出皮后再用石臼增白,全民动员,采取各种方法,连夜为部队加工出12石(约8000余市斤)大米。同时,广大群众还给部队送去蔬菜、柴草等物资。

10月16日一大早,朱家璧副司令员率部队离开拉乌村,全村群众扶老携幼,依依不舍送部队出发。当天,朱家璧副司令员率部队途经古底到达平川,当晚在平川召开了军民联欢晚会。


作者/吴宗伯

编辑配图/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