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万企兴万村”,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竖成了典型

宾川县被誉为“中国水果之乡”,水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也是宾川县发展基础最好,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在“万企帮万村”和“万企兴万村”中,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借助热区宝地的独特气候和地理位置,采用“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联市场的经营模式”进行运作,大力发展以爽馨石榴为主的特色产业,听党话,感党恩,一心跟党走,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贡献企业力量。

  抓发展 苦练内功强筋骨

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4年,经营范围:水果种植销售;正餐、农业休闲观光服务、住宿服务;酒、饮料生产销售;生产资料批发、零售;预包装食品、水果、农副产品互联网销售等。2001年起,公司引进和培育出“爽馨”石榴优良新品种,建立了千余亩“爽馨”石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发展近4万亩。

2010年以来,“爽馨”石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转型升级,实施了“农业+”工程,“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品牌建设”“农业+生态养殖”“农业+互联网”。科技示范园申办了“出口农产品种植和出口水果基地备案”,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获“全国科普示范基地”,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核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精准扶贫标准化示范企业”“云南省首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云南省科技示范园”“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优质种业基地”等荣誉,“爽馨”商标荣获宾川首家“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农产品” 和“大理州十大优质品牌”,申报了“一种干热河谷地区的石榴栽培方法”和“一种石榴露酒酿制方法”等七项发明专利。示范园被列为“中国供销合作社社员培训中心”“云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石榴种植及加工新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技术交流中心”“宾川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

以公司和董事长从事“爽馨”石榴的研发、带动种植、加工、销售为题材,云南省委组织部制作了专题片《农大哥》在中央七台、省州县电视台播出,农业部《每日农经》CCTV-7官网、中央网专题拍摄《不吐籽的石榴》,给予公司充分的肯定和极大的鼓舞。

公司初步实现了“一产、二产、三产”三产同步,“品牌、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经济、社会、生态”三效并举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标准化目标。

经营发展过程中,绿色果品公司采用“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联市场的经营模式”进行运作,公司以“爽馨”石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转型升级,实施了“农业+”工程,“农业+农村”“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品牌建设”“农业+生态养殖”“农业+互联网”。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一)立足热区,发展培植石榴产业。

2001年,公司开发了“爽馨”石榴1000多亩,2001年以来,公司董事长唐军深入山东枣庄、安徽怀远、陕西临潼、四川会理、云南蒙自等石榴主产区考察,从各地引进石榴优良品种与本地石榴老品种嫁接,培育出石榴新品种。研发了石榴酒、石榴汁、石榴花蜜,正在研发石榴茶、石榴花粉、蜂王浆等产品。公司采取“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联市场的经营模式”的运作方式,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发展优质“爽馨”石榴4万余亩。乡亲们走上了富裕路,村村摩托小轿车水泥路,户户手机洋楼有存款,小康的日子正充实而和谐。公司与大理州经济作物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品种,他主持与“爽馨”石榴嫁接,培育了“爽馨”石榴新品种。建立了30亩“爽馨”石榴苗圃,每年为社会提供30万株优质“爽馨”石榴苗。建立了千亩“爽馨”石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采取“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机制,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农户发展“爽馨—心太软”石榴近4万亩,开辟了国际国内市场,平均亩产值4万余元,最高达8万元。据统计,“爽馨”石榴亩产值是种植粮食的10倍,是种植柑桔的3倍,人均增收11800元,户均增收47200元。企业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等荣誉。

(二)转型升级,实施了“农业+”工程。

一是实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带动种植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带动农户发展“爽馨”石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获“全国科普示范基地、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核心基地、云南省科技示范园、云南省优质种业基地”等荣誉。

二是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申办了“出口农产品种植和出口水果基地备案”、有机产品认证、商标认证、发明专利认证等品牌建设,申报注册了“爽馨”石榴、 “爽馨”石榴、“盛唐峰韵”石榴酒、“馨如故”石榴汁、“榴花湾”石榴花蜂蜜、“金牛井”多子多福石榴花商标, “爽馨”商标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和“大理州知名商标”,“爽馨”石榴荣获“云南名牌产品”。 “一种干热河谷地区的石榴栽培方法、一种石榴露酒酿制方法、一种石榴叶绿茶的制作方法、一种食用石榴酵素的制作方法、一种农用复合型石榴酵素的制作方法、一种复合型石榴酵素的制作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爽馨”石榴产品荣获“中国(广州)国际食品展览会金奖”,公司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等多项殊荣。

三是实施“农业+精深加工”工程。研发加工生产“盛唐峰韵”石榴酒、“馨如故”石榴汁、“榴花湾”蜂蜜等系列产品,年生产“盛唐峰韵”石榴酒500吨,生产“馨如故”石榴汁100吨,消耗带动户生产的石榴3000吨。公司获“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

四是实施“农业+生态旅游”工程。依托爽馨石榴科技示范园,建立了“宾川县‘爽馨’石榴现代农业高原特色精品庄园”,庄园春来万木复苏,一片生机盎然景象,实现了千人休闲娱乐、千人就餐、千人会议可同时进行,是城市人回归自然、体现客人尊贵,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休闲圣地。获“云南省首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荣誉。

五是实施“农业+生态养殖”工程。完成了林下生态养殖场建设2800平方米,生态鱼塘建设六个10000平方米,目标是既满足庄园需要,又满足游客需求。

六是实施“农业+互联网”工程。建设了“爽馨”石榴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爽馨”石榴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爽馨”石榴互联网平台、“爽馨”石榴农技服务平台、“爽馨”石榴管理政务平台、“爽馨”石榴数据中心。

  跟党走 精准帮扶促脱贫

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接受了大营镇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后,立即召开董事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万企帮万村”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动员部署,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参与完成“万企帮万村”行动。

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为载体,组织公司员工与大营镇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结对帮扶。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状况、产业优势,结合被帮扶贫困户的现状和特点选择一项或多项帮扶途径。

1、产业扶贫:在石榴产业、旅游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提高生产力、提升附加值,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此带动贫困户经济发展。以自己公司的优势,以赊销、扶持赠送等形式帮助其它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优质软籽石榴3000余亩。公司提供优质种苗并无偿承担技术指导,在公司的推广、支持、鼓励、带动下,如今,全县及周边地区优质软籽石榴种植近4万亩,平均亩产值40000元,最高亩产值达80000元。在农业生产资料(化肥)销售经营过程中,从2015年起公司每年确定200万元的规模,扶持赊销给特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通过10年的努力,拉动脱贫2187户,2017年,平价扶持赊销达266万元。

2、智力扶贫: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群众更新生产生活观念,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3、就业扶贫: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质量, 通过就业增收,实现互利双赢。

4、结对扶贫:组织职工、党员参加“一对一”结对等形式开展定户帮扶,建立台账,帮扶人员每月至少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一次,了解掌握情况。

5、商贸扶贫: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农企直通车等形式,帮助结对户对接外部市场, 带动农户增收。

6、捐赠扶贫:积极参加“大爱宾川,扶贫济困”、“10.17”扶贫日等公益活动,通过捐款捐物、助学、助老、助残、助医等形式, 改善结对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7、其它扶贫: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和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和路径实施扶贫帮困。

  抓治理 乡风文明促振兴

公司董事长唐军非常注重家风家教,唐军家庭被评为云南省最美家庭,唐军本人也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后,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报名与宾川县最偏远的拉乌乡箐门口村结对,公司注重箐门口村的生态环境、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帮助村委会成功创建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云南省美丽村庄,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省森林乡村。

为巩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成果,促进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拉乌乡箐门口村委会经广泛调研,并征求广大村民意见,决定成立“万企兴万村”爱心超市,由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捐赠超市所需资金,村民用爱心积分到超市兑换商品。

爱心超市推行“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促进振兴”的积分工作机制。村民参与一次公益事业积5分,无偿做一件好事积5分,自发无偿义务植树一株积1分,每月家庭环境卫生评比村民小组内前三名得5分,孝老爱亲每月积1分,见义勇为一次积10分。年底用积分到爱心超市按1分积分等于1元人民币的方式兑换小商品。通过这一举措将爱心传递给村民,激励村民的善行义举。


供稿/县工商联、绿色果品公司 

编辑/杨宏毅

责编/王静红

审稿/杨宏毅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