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十天与八十六年 ——为红军长征过大理86周年而作


•大 魏 •
十天,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仅仅只是匆匆一瞬,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大理至今86周年的岁月里,也仅仅弹指一挥间。而在滇西、大理各族人民心中和红军当年经过的300多公里征程上,却镌刻和铭记着当年红军将士青春热血般的鲜红记忆。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祥云、宾川、洱源、鹤庆等地,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经过的地方。祥云县城、宾川县的州城(原县城所在地)等地是当年红军与当地反动势力激战并抛洒下英雄热血之处。祥云县城中心的鼓楼、位于州城南郊古色古香的南薰桥和城内钟鼓楼等当年的战斗遗址,就是历史见证。
南薰桥,又称南津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清光绪二十三年重修。此桥为单孔石拱风士雨桥,两边有牌楼式门,桥廊中间起歇山顶方形亭阁一间,目前仍保存完好。它不但是研究明代桥梁史的重要资料,而且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宾川的重要遗迹。1936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率领的红军二、六军团遵照红军总部指示,由贵州盘县西进云南,克寻甸、战六甲、巧渡普渡河,冲破了滇军的围追堵截,挥师直插滇西。4月19日凌晨,红六师18团在团长成钧、政委杨秀山(后来均成为开国中将)带领下连夜突袭,一举攻下祥云县城,击溃一千余守敌。4月20日拂晓抵达宾川,在州城南薰桥一带遭遇当地反动武装的阻击。盘据城内的反动势力纠集民团,妄图阻止红军北上抗日。红军派出一位谈判代表,带领五个战士来到南薰桥头向城内的民团喊话,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意图和道理,反动武装竟开枪顽抗,向他们射击,谈判代表不幸壮烈牺牲。红军忍无可忍开始攻城,势不可挡,不到两个小时一举攻入城内,歼敌二百余人,除县长逃匿外,县参议长、警察局长等官吏全部被俘,释放被关押群众四十多人,二百七十余名宾川青年跟随红军。当天下午贺龙等进入城内住宿。宾川州城之战是红二、六军团挺进滇西途中最大的一场硬仗,州城和南薰桥成了80年前红军长征北上抗日艰苦战斗的历史见证。1981年9月,大理州人民政府将南薰桥和附近周官营村中留下的红军标语“打倒卖国的南京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军团占领宾川的第二天,由任弼时、王震、肖克等同志领导的红六军团也经过祥云到达宾川,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师,两路红军会师后经当时属邓川县(后划并入洱源县)的姜寅(现属鹤庆县)向鹤庆挺进。一举击溃了妄图伏击红军的民团,与先期化装进入的侦察兵里应外合巧取鹤庆县城。4月23日红军开进鹤庆城,稍事休整,于4月24日开赴丽江,从万里长江第一湾的石鼓抢渡金沙江,翻越玉龙雪山,为大理和滇西各族人民留下一列列肩负着民众希望和企盼的伟岸背影匆匆北上而去。
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大理地区的四个县,前后只短短十天,迤逦行进三百多公里,途经22个乡镇345个村庄,在大理地区(如今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潇洒地划了几道漂亮的“S”形曲线,机智、从容而神速地摆脱了反动派的堵截围歼,用红军将士抛洒的血汗和青春,为在被形容为“地球的红飘带”的二万五千里征途添加了几缕鲜红亮丽的经纬。所到之处,红军就立即张贴布告、标语,召开座谈会和群众大会,访贫问苦,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长征北上抗日的重要意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对各族人民的黑暗统治和不顾民族存亡的妥协政策,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打倒贪官污吏、废除苛捐杂税、“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口号。
红军还沿途打开监牢救出被反动派关押迫害的各族群众,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乡亲,清算和镇压了一些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贪官污吏恶霸豪绅,并把他们的财产分给劳苦大众。人们奔走相告,给红军让房子,帮助烧火做饭,给战士洗补衣服、割草送菜,有的还为红军探报敌情、带路当向导、抬伤员。曾经重走过长征路、创作过小说和电影《金沙江畔》的老红军作家陈靖前辈后来回忆说:“在整个长征路上,像鹤庆那样(除苏区外)对红军的热烈而真诚的欢迎确实不多。”所到之处,许多穷苦农民积极要求参加红军,大理地区有1300余名热血男儿参加了红军,仅祥云一县就有1000多人告别家乡融入红军北上抗日的铁流。这些热血男儿中的绝大多数都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先后牺牲在长征途中、抗日战场和解放全中国的南征北战中,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的自由独立贡献了自己的一切,用青春热血和骨肉身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宏伟大厦铺垫了雄厚坚牢的基石。
红军长征过祥云、宾川、洱源、鹤庆等地的史实和红军烈士在南薰桥头洒下的鲜血,以及攻打州城的枪炮声和冲锋呐喊声,为宾川、祥云、洱源、鹤庆一带以至整个滇西北高原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党所领导的滇西一带的地下活动和一系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埋下了“星星之火”。八十年过去,红军当年过大理时经过的云南驿古道、祥云指挥部旧址、宾川周官指挥部旧址和红二、六军团姜寅、鹤庆等军事会议遗址,祥城、宾川州城南薰桥、钟鼓楼等战斗遗址,以及鹤庆西邑、松桂等地遗留至今保存完好的座座红军坟茔,无不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红军夜袭祥云、激战州城、巧取鹤庆的十个日日夜夜征战历程的惊险传奇,大气磅礴、雄伟壮观的“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雕塑”和巍然高耸云天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永远傲立滇西高原,虔敬告慰先烈,庄严传扬后世,为红军长征的历史壮举铭刻万世彪炳千秋!
而今,八十六年过去,滇西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进入新时期以来更是日新月异变化万千。以干旱著称的宾川、祥云一带,各族人民发扬红军长征英勇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兴修了一批水利设施,逐步改变了干旱面貌,充分利用“引洱入宾”获得的极大便利,大力发展热区经济作物、水果和早熟蔬菜等优势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以高原特色的自然景观优势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获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宾川、祥云、洱源、鹤庆等县境内高速公路、动车穿境而过,宾川与大理、鹤庆与丽江的交界处,相继修建起了大理、丽江飞机场,一架架银灰色的现代化飞行载体,大力拉动起两地和滇西北以及整个云岭之南的旅游热,正在把当年红军出生入死艰苦奋斗、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以及滇西各族人民奋斗求索、创造和谐美满、走向明天走向世界的腾飞愿望和中国梦,驮载出高原大山,驮载向更加璀璨辉煌繁富盛强的未来!
图文/大 魏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