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富民赤鹫发展路

图片

  “富民县赤鹫镇龙潭村10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5月完成第二批合同签订并全面开工。”今年5月,手机传来简讯,赤鹫镇党委副书记王佼梅揉揉眼睛,连续几天整理回访“敲门问需”清单让她格外疲惫,但好消息传来,她又立刻精神起来。

  “太好了,这消息得告诉老书记。”拨通电话,熟悉的声音从听筒传来。王佼梅口中的老书记,是龙潭村原党总支书记李应芝,她扎根彝寨20年,让村庄变了模样。

  10月12日,李应芝站在村头的高地上,这里已经铺满光伏电板,当年的种种,从她的脑海中划过。20年前,龙潭村因自然条件差、贫穷落后,换届选举时没人愿意干这个书记,但李应芝主动接了差事。她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村“两委”班子,主动从村民们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做起。渐渐的,龙潭村的村民们用上电、喝上水、有钱花。

  如今,虽然李应芝已不再任职,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的信念,成为每一任书记的座右铭,也在整个赤鹫镇“流传”开来。

  阿纳宰曾是省级贫困村,易地搬迁之后,157人喜迁新居。搬得出更要稳得住。为了找到适合村里发展的产业,村党总支书记邱光学处处“取经”,最终在一家当地企业的帮助下,全村开始尝试配花种植。

  “目前种植的面积不多,但第一年就有效益,每亩地产值达9000元。这个花易种植、易管护,农户还有空闲时间养猪养鸡,收入是多方面的。”邱光学说。

  “老书记当年‘群众口碑’的想法,与现在全镇‘敲门问需’行动不谋而合,都是旨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难办事,事事虽小,但事事关乎群众。”王佼梅说。

  就在今年5月,富民县启动“百名干部破百题”专项行动。根据专项行动,赤鹫镇首先对120名干部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之后,全镇干部集思广益,梳理出“农业产业小、散、弱”等需要破解之题。

图片

  “赤鹫镇红樱桃种植历史较久,但新引进种植的车厘子还未成规模。我们立即采取三级书记抓产业的模式,依靠科技院校技术支持,把车厘子育苗、种植等技术教给农户,从1个村推广到10个村,形成示范效应,龙头企业则帮助销售,解决销路问题。”王佼梅介绍,赤鹫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种植,从而带动群众种植,将车厘子产业连片化、规模化,车厘子在丰果期价格最高可卖到每公斤160元。

  农业产业发展好了,自然带动了旅游项目。“半山耕耘”项目落地赤鹫,为赤鹫全镇乃至富民全县农旅发展带来新可能。项目根植于富民浓厚的农耕文化和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落地、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富民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项目选址、土地流转、群众工作、资源挖掘等,当地党委、政府给了我们企业许多帮助。”项目负责人任党会介绍,相关部门还指导了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制度管理等方面的提质升级改造。

  不只赤鹫镇,今年以来,富民县各级各部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自身补齐短板,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掀起一场思想认识的大提升、工作作风的大转变、工作效能的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