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振兴奏响家园发展新乐章
近年来,勐腊县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积极参与西双版纳州党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五面红旗村”创建。
本期小编将带领大家感受“生态红旗村”——曼朗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的经验做法吧!
勐腊镇曼旦村曼朗村小组党支部,有21名党员,州级非遗传承人2人(傣族章哈)、县级非遗传承人14人,项目类别为傣族织锦技艺、傣族竹楼建筑技艺、傣族高升制作技艺、傣族民间制刀技艺、傣族雕绘技艺等。 ” “ 近年来,村民小组均已实现“五通”,有标准篮球场和文化活动室,村内通水泥路,实现垃圾集中处理,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提高。
牢基础 美环境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征求本村优秀人才对村寨建设的意见建议,整合边境小康村建设、四位一体等项目4个,资金500万元,进行活动场地、道路硬化、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 在保留居住环境仍具有地方特色、村落整体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同时,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等措施,使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更加便利、村容村貌日渐洁净,乡村人居环境面貌有了显著改善。 传文化 扬风尚 着力打造“魅力”乡村 把打造本村特色文化作为提升乡风文明的基础,通过完善阵地基础建设、保留傣族的传统节日、传统建筑、传统服饰、传统寨心等,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培育乡村文化人才,以丰富多样、浓厚传统的傣家文化促使村民精神风貌得到明显改变,乡村文明程度实现较大提高。 同时,曼朗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乡土人才、党员以“师带徒”模式培育“非遗”传承人,项目为傣族章哈、傣族织锦技艺、傣族竹楼建筑技艺、傣族高升制作技艺、傣族民间制刀技艺、傣族雕绘技艺、象脚鼓制作、傣医等11种类别,以传承民族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兴产业 促增收 推动建成“小康”乡村 通过“农旅融合+休闲体验+文化传承”模式,重点依托曼朗村小组1名州级传承人(傣族章哈)、3名县级传承人(傣族传统舞蹈、傣族饮食制作技艺)等文化和人才优势,将田园文化、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转变“魅力乡村”为“美丽经济”,打造独具一格的农家乐、民宿,实现“家门口”创业。 同时,曼朗村小组青年人利用本村寨文化和人才优势经营傣族服装店,把傣族服饰制作技艺、傣族织锦技艺等传统技艺转变为实用型产业,不断拓宽收入渠道,逐步实现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带动就业330人,人均增收1万余元。 强党建 稳边疆 巩固提质“生态”乡村 ◆ 针对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制定相关措施,扎实开展重点路域环境整治,每月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垃圾清运工作。 ◆ 实行环保责任制,对公共厕所实行专人管理,及时清理打扫;督促环卫人员加强生活垃圾场和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的管理。 ◆ 依托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制度,组建了农村保洁队伍,集中整治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逐步实现了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分类处理、定点投放、收集清运;组建了环境管护监督队伍,督促农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 形成长效机制,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管护责任,村民环境整治意识明显增强,村寨每周一、周五定期开展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多次组织村组干部群众及社会志愿青年对村寨、河道、库区、湖泊环境和沿线公路环境卫生共同开展清理治理,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定期不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44次,有效落实河长制40余次,利用广播、微信群、入户门宣传、召开群众宣传20余次。
来源:勐腊先锋
编辑:李非洲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