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以学校做掩护,秘密开展地下斗争——回忆母亲徐鹤书地下革命斗争史实
以学校做掩护
秘密开展地下斗争
•张兴华•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重要一年。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性进程。在这重要的节点上,我不禁想到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做出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想到为宾川解放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母亲徐鹤书。
一、寻求参加革命道路,勇往直前,奔向光明
1921年2月26日,我母亲出生在蒙自县一个中医世家,8岁进学堂读书,由于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很受老师赏识,1942年在建水建民中学读书期间,在地下党方仲伯老师的推荐下,秘密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如《觉悟》《新青年》《大众哲学》等,这些进步书籍象磁石般吸引了她,让她深夜难眠,坐卧不安,决心投身革命,寻求真理,在地下党陈波、方仲伯的培养教育下,开始为党做工作,参加学校战地服务团,学习抢救伤员的知识,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募捐演出活动,支持前方抗战。
昆明“一二•一”学生运动爆发,她冒死参加学生运动,在昆明大南城一带负责宣传,罢市工作,积极带头上街慷慨激昂地向民众进行宣传,愤怒控拆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反对内战,号召民众觉醒,冲破黑暗统治,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与反动当局进行了不屈的斗争。由于在“一二•一”学生运动中表现突出,经受了党的考验,1945年7月参加了“民青”组织。1943年到昆明进修出版社工作,从事地下党的联络和宣传工作,秘密为党搜集传递情报。1944年受地下党领导人孙仲宇的派遣到康宁书店工作。康宁书店隶属建民中学,是地下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秘密开展地下活动。1945年9月到昆明昆华医士学校读书,1946年1月7日受欧根派遣,随父亲张文藻到滇西北工作,8月到达宾川县禾头村。
二、办好学校,站稳了脚跟,秘密开展地下斗争
我母亲从城市一下进入平川山区,生活很难适应,但一想到地下党领导人欧根的嘱托,又坚定了革命的信心,决心安下心来,和父亲张文藻一起在平川开展地下斗争。
1946年9月在禾头村第9保国民小学任教,成为平川地区第一位女教师。当时她认为,要站稳脚跟,开展地下斗争,必须把书教好,取得当地群众的信任。为此,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关爱尊重学生,利用新文化的思想影响教育学生,教唱进步歌曲,还带领学生表演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减轻学生的负担,砌花台,美化校园。星期天学生回家,她挑水浇花,不小心摔跌,致使右手脱臼,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差,脱臼没有复位,一直留下残疾。在她不懈努力下,很快使学校生机勃勃,学生由原来16人发展至73人,班级由1至4年级发展至1至6年。引起社会的轰动。平川主管教学的督学董绍原听到后带领平川完小教师到禾头小学参观学习,一进校门,全校师生夹道欢迎,齐唱她自编的《欢迎歌》,表演文艺节目,让督学董绍原称赞不已。学校办好了,取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站稳了脚跟,为开展地下工作创造了条件。
1948年7月,与在平川完小教书的赵振华(地下党员)取得联系,为便于开展工作,不让人怀疑,我母亲将儿子张建华拜赵振华为干爹,取名“洪流”,革命洪流不可阻挡之意。从此,按党的指示秘密开展地下斗争。
三、搞好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农抗会
1948年11月,杨鹏翥同志进平川,安排父亲张文藻、杨齐贤做基层农民组织发展工作,我母亲协助张文藻负责发展禾头、古底和后山一带的农抗会,杨齐贤负责江外村。禾头村和江外村成了地下党活动的联络中心,她白天上课,晚上秘密从事活动,他们发展组织十分慎重,每发展一个人,都要长期接触多方考察。考察思想、立场,考察有没有正义感,他们先后发展了李毓华、李光文、赵瑞、李自高、张熹、李元章、李藩、杨齐梅为“民青”成员,又到古底、后山一带发展农抗会组织,培养发展了赵晏、李仕荣、赵仕尧等加入“民青”。那段时间,每两、三晚上都要开会学习,我母亲经常负责宣读文件,比如《农抗会章程》《民青章程》《减租减息》《新民主主义论》《如何进行反“三征”》等,开会地点多数在禾头村家中和江外村杨齐贤家,农抗会员白天下地劳动,晚上组织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农抗会组织起来了,会员的觉悟提高了,革命火种在平川熊熊燃烧起来了。在“民青”和农抗会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了“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
1949年2月,由洪光启、陈子厚介绍,张文藻、杨齐贤和李毓华在陈子厚家阁楼上举行入党宣誓。几天后,县工委决定平川成立区工委,书记陈子厚,委员张文藻、杨齐贤,我母亲在平川区工委的领导下,继续以学校为掩护,积极发展妇女儿童成立妇女会、儿童团,配合农抗会工作
四、“五•四”暴动成功,平川解放
1949年5月初,宾川县工委决定于5月4日在平川、下川、大营举行武装暴动,父亲张文藻负责夺取平川镇公所,我母亲协助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积极做好暴动准备。5月1日,我母亲拿出5锭银子交李光文买了手电、草鞋和药品,这5锭银子是我母亲的随身嫁妆。
5月4日晚,农抗会员在禾头村家中集合,我母亲从家里拿出粮食,为农抗会员做了晚饭,吃过晚饭,大约12点多钟,父亲张文藻率领农抗会员到平川街夺取了平川镇公所武器(李藩作内应)激获步枪40多枝,子弹2000多发,到午夜,杨齐贤、赵克仁又率领农抗会员夺取了云护乡公所武器,缴获步枪20多枝,子弹500多发,当晚占领了平川镇,组建了平川人民自卫队。我母亲于5月5日早上,在农抗会员陶昌华和李湘的护送下,背着只有八个月的儿子洪流(张建华)提前到祥云下庄联系,后来部队进行整编,我母亲编入黄海大队金江政工队,担任队长、医务员、宣传员。发给推轮手枪一支,由于右手脱臼未恢复,所以左手使用手枪,被神传为平川的“双枪老太婆”。
1949年5月20日,平川人民自卫队与杨家训部发生冲突,打死我方人员4人,重伤1人,轻伤7人,这几个伤员都是我母亲组织抢救包扎的。
1949年7月3日,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成立,我母亲被选为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妇女主任、调解委员。7月4日,我母亲将金江政工队的一切事务交给王莲英,回到平川任职。回平川后,我母亲主要在平川完小教书,星期一、三、五早上到政府办公,看文件、处理事务,安排布置工作。晚上办夜校识字班,教贫苦农民学习文化,教唱革命歌曲,如“解放区啊,好地方,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没人为你当牛马”。“金凤子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我出的谷子官家要收……”“打倒蒋介石,人民有饭吃,打倒孔祥熙,人人穿新衣,打倒宋子文,人人活得成,打倒陈立夫,人人得读书。”“金元券、四个角、拿着甩不脱,我们要打倒蒋脑壳”等等,这些革命歌曲很快传遍了平川地区各村各寨,到处歌声嘹亮,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充分反映了受苦人民摆脱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喜悦心情。表明了只有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成为不可抗拒的力量。
1954年,我母亲随父亲张文藻调永平任教,1958年父亲张文藻错划为右派,我母亲受牵连同父亲一起回平川禾头村,1983年平反办为离休。我母亲事迹已编入《宾川县老干部风采录》。
作者/张兴华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