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守初心,回顾平川革命老区史实 担使命,谱写平川老区发展篇章
守初心,回顾平川革命老区史实
担使命,谱写平川老区发展篇章
•张兴华•
平川是云南省40个革命老区之一,它积淀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催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适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我们回顾平川革命史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革命的势能,意义深远。
一、平川地下组织的建立
在旧社会,平川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过着极其贫苦的生活。受尽国民党政府拉兵派款,敲诈勒索的压迫,地主阶级的地租和高利贷剥削。广大穷苦人民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在死亡线上挣扎,但人民群众的心里却埋伏着反抗的怒火,盼望着光明的到来。
禾头村人张文藻,1944年在昆明加入民青(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的简称,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曾参加昆明“一二一”学生运动。1946年受党组织滇西工委欧根的安排,离开昆明回地方做地下工作。8月带着爱人徐鹤书到平川禾头村。1947年春,思想进步的江外村小学校长杨仕俊,聘请张文藻、杨齐贤为小学教员。杨齐贤在平川初级中学读书时,曾受过革命思想的薰陶。两个年青教师在一起,谈得拢,思想融洽。张借给杨一些进步书刊阅读,杨齐贤思想有了进步。9月张文藻介绍杨齐贤加入民青。同时,民青成员赵仕元,是江外村人,在平川初级中学教书。张、杨、赵3人常在江外村小学谈论国内外形势,分析平川的社会状况及如何着手发展农村组织。在这个时候,平川中学的教师赵正华(楚雄人)是地下共产党员,与张文藻接上关系后与张打干亲家,便在一起谈工作。由此平川地区的革命火种逐步燃烧起来。
1948年8月,县工委书记杨鹏翥到平川,根据滇西工委提供的情报审查并跟陈子厚用联络暗语接上了关系。陈子厚于1938年加入党的组织,后在家乡教书、行医为民,在群众中很有威信,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杨鹏翥跟他接上关系后,由他负责建立平川的地下组织,张文藻、杨齐贤积极配合他开展工作。分工是陈子厚负责统战工作;张文藻、杨齐贤负责组织发展工作。从此,平川的组织发展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杨齐贤、张文藻常常来往于下川(含牛井、太和、力角、大营、炼洞)、平川之间与下川的地下党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下川的地下联络点带回《农抗会章程》《民青章程》《减租减息》等学习宣传材料,在平川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宣传学习,同时积极发展民青、农抗会员。
通过长期接触交往,多方观察、深入了解情况后杨齐贤在江外村选定了18个贫苦农民,以喝鸡血酒的形式结拜弟兄,把他们发展成为农抗会员,他们之中有的后来还发展成为了民青成员。江外村的组织发展巩固后就以此为中心向外联络发展。先后发展了杨仕佐、赵尔康、赵克仁、杨齐梅、罗万忠、杞茂春、杨定选、李定高等为民青成员。张文藻以禾头村为联络点发展农抗会员和民青成员,并先后发展了李光文、赵瑞、李自高、张熹,后又到古底、后山一带发展了赵晏、李仕荣、赵仕尧等加入民青组织。张文藻的妻子徐鹤书也积极协助组织发展工作。以这两个联络点为基础,民青、农抗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到1948年11月,平川邮政代办、中医李毓桦,国民党平川冬防队分队长李藩,平川冬防队事务长李元章都发展成为地下组织民青成员,成为地下组织的重要骨干力量。民青、农抗会、妇女会组织遍布平川、底么、古底、钟英、拉乌。民青、农抗会员在各地积极组织开展抗租、抗征兵、抗征粮,反抗宾川国民党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和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妇女积极为地下组织传递情报,积极开展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减租减息,人民当家做主的宣传活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1948年12月,县工委在平川建立了中共平川区工作委员会,区工委书记陈子厚,由民青成员张文藻、杨齐贤开展平川和拉乌的工作。1949年2月,由洪光启、陈子厚介绍,张文藻、杨齐贤、李毓桦在陈子厚家阁楼上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平川地下党组织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平川区武装暴动成功
1949年4月12日,上川两镇(宾东镇和象西镇,也就是现在的州城镇、宾居镇的辖区和大营镇的排营地区)。武装起义成功,队伍向祥云下庄街滇西人民自卫团总部报到,暂称宾川大队,整编为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改番号为六大队。
上川武装暴动的成功,给平川地下组织极大的鼓舞,许多农抗会员都纷纷要求尽快组织平川地区的武装暴动。
1949年5月4日,县工委书记杨鹏翥同志到张文藻家开会,传达县工委指示。他说,县工委决定,大营、牛井、平川地区今晚组织暴动,牛井外面已安排好了,还派来周正常、杨鑫、查世泽、何敏协助平川,安排在江外村杨齐贤那里。叫杨齐贤带领江外村的农抗会员及外边来的同志接收云护乡公所的枪后到康宁。叫张文藻带禾头的农抗会员接收平川镇的枪后,到古底乡公所。参加会议的有:张文藻、李光文、赵瑞、李元章。最后杨鹏翥问李元章:“你们作内应能不能保证顺利完成?”李元章说:“保证顺利完成。我回去同李藩商量,把枪支子弹全部集中在一处,去的人一到,拿起就走。”下午8时许,张文藻家集中了30多名农抗会员,手提大刀、梭镖、木棒,由张文藻带到了平川镇公所,冬防队长李藩把枪交给农抗会员,他也抬起一支,跟着队伍向古底方向前进。到古底乡公所,稍有阻力,打了两枪后,冬防队的枪全部被缴了,顺利拿下了平川镇公所。
张文藻带着队伍到塔拉摩学校暂住。杨齐贤带着江外村农抗会员及牛井前来协助的周正常等10余人到云护乡公所,乡公所有冬防队班长李定高作内应,顺利的缴了冬防队的枪后,到康宁,乡长把枪藏了没有拿着,到黄栗山。第二天早上接情报通知到塔拉摩,与张文藻一起到禾头村会合。自此,平川武装暴动成功,起义队伍控制了整个平川地区。闫德臣对平川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国民党宾川县政府的政令在平川废止。地主不敢收租,平川人民结束了被压迫受剥削的历史,实现了翻身得解放的愿望。
三、平川人民自卫队的建立
1949年5月4日,大营、下川、平川武装暴动成功。5月5日,李昆、钟岳带领70多人枪住在康宁新房子。杨鹏翥派赵瑞与李昆接头,叫他们将队伍带到禾头村,与平川的暴动队伍合编成平川人民自卫大队。大队长李昆(先),董翰墨(后),政治部主任杨鹏翥。下设3个中队,1中队长钟岳,2中队长赵宇,3中队长李藩,共170多人枪。编队后,部队集中到古底的塔拉摩进行整训。政治上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全体指战员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军事上进行战术训练,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战术水平。
平川人民自卫队建立后,农抗会、妇女会积极向自卫队提供情报,帮助自卫队征收民间枪支扩充队伍实力,一周后又收编了杨家训、赵仕元两支队伍。
杨家训组织有60多人的一支队伍,构成人员比较复杂,其中有贯匪、兵痞伍成林、龙江、陈俊、焦成等6人,民愤极大。他们在金甸缴了地主武装的枪,又在牛井街抢劫商铺,1949年5月13日,他们来到平川驻扎在西山庙,后又移住平川街,在平川开仓卖粮,派出人员与平川人民自卫队联系谈判,要求收编。平川人民自卫队派出谈判代表杨鹏翥、董翰墨、李昆、钟岳,地点定在古底的塔拉摩小学。双方通过谈判,杨家训同意对其进行改编,并同意交出惯匪伍成林、龙江等6人给人民审判。5月14日,在古底逮捕了这6个恶贯满盈的惯匪,经审判,报县工委批准,以平川人民自卫队的名义张贴布告,进行枪决,这些无恶不作的惯匪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由于事先说定处决这6人的地点在平川街,县工委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在古底就地处决了这几个匪徒,这也引起了杨家训的警觉,他立即率部从禾头村移驻西山庙。县工委派张文藻前去说明情况,结果与杨家训失去联系,反给杨家训落下一个不守信用的口实,两天后得到杨家训的消息,杨家训称不接受自卫队的改编了,在平川暂住几天后要往北上,且又事无忌惮的开仓卖粮,县工委立即向滇西人民自卫团总部反映情况,总部指示,要尽量采取不流血或少流血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派出人员前来协助。经县工委研究决定,采用先武力包围再进行谈判的策略,5月21日,包围部队与杨家训造成冲突,杨家训带9人突围往北逃窜(后加入姜营游击队),其余全被平川人民自卫队俘获。这次冲突导致平川人民自卫队杨鑫、李绍学、董和周、何敏等4位同志牺牲。俘获的人员除愿意回家的7人离队外,都加入了平川人民自卫队。
赵仕元,1944年冬在昆明加入民青,1948年8月,在昆参加“反美扶日运动”,为躲避官兵抓捕回到宾川。在与下川区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后到平川跟地下组织一起积极开展活动。1948年9、10月间平川中学学生反对军事教官的法西斯管教,强烈要求清算校长的账目,校方认为是赵仕元在煽动学生闹事,便向国民党宾川县政府密告他是共党分子,并请求下令抓捕。得知这个消息后,赵仕元离开平川转移到渔泡江东岸的盐丰县铁锁街。铁锁的乐丰乡瓦窑村有赵姓宗亲,在距铁锁不远的三台乡老碑么,1935年前发生轰动全省的彝民起义(即传生乱事),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起义首领普光照还在,据说他还存有百余支枪。赵仕元来到这里走遍铁锁的三台乡、多底河、拉巴等地,宣传打倒土豪劣绅,秘密发展民青、农抗会,后经人介绍认识了普光彩并住到了他家,帮他免除了11年来乡长对他家每年2万个泡核桃,2斗麻子的敲诈勒索,得到普光彩的信任。1949年3月初的一天,普光彩叫来20多人交给赵仕元,由他的弟弟普光汉带路去取藏了12年的枪,那天早饭后,他们从普光彩家出发,向北走了50多里的山路,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岩洞,普光汉点燃火把一起进去,共搬出长短枪50多支,但这些枪早已锈迹斑斑成了废铁。他们原计划到山洞取出枪后就往金沙江边去,去缴这里一个国民党保长家的枪,据可靠消息,他家有小卡宾枪等七八支好枪,由于情况有变,计划没能实施。
1949年3月中旬的一天夜里,赵仕元带领20多人袭击乐丰乡公所,解除了冬防队的武装夺取30多支枪,然后会合其他农抗会会员40多人撒到南山观音殿宿营。第二天在那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减租减息,宣讲土地改革,宣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参会群众欢呼雀跃。他们还派出战士到各村寨收缴了土豪劣绅的武器,并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金沙江纵队的名义,署名司令员“黑炭”发布公告,责令国民党官员停止征兵、征粮、征税,听侯接管等等。队伍发展到80多人,分为3个中队。
1949年5月中旬,县工委书记杨鹏翥派人通知赵仕元带领队伍回平川与平川人民自卫队合编。赵仕元带队来到平川,所属80多人编为平川人民自卫队第四分队。6月初,平川人民自卫队奉命开赴拉乌,与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六大队,一、二中队会合,编为六大队三、四中队,后编入七支队三十五团第三营,再后调三十二团。这支英勇的部队历经围攻宾川县城、大坪战斗、汝南哨战役,攻打盐丰县城,滇西北反围剿多次战役,为宾川的解放和滇西北的解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50年1月调下关接防担任警备,迎接解放大军。不久,改编为大理军分区独立营。
四、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成立
为了稳定平川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1949年5月下旬,建立了平川区治安委员会,治安委员会主任由开明绅士杨宇平担任。1949年7月3日,成立了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主席杨树震,副主席邵应龙。下设治安、民政、财务3个股,平川、康宁、古底、底么4个分区人民政府,平川分区主席杨育文,古底分区主席赵开甲,康宁分区主席李维新,底么分区主席杨福德。以下设村联,同时撤销了平川区治安委员会。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在县工委的领导下,团结各族人民,稳定社会秩序,变工互助搞生产,大力支援部队。同时,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在各村积极建立农抗会、民兵、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开办夜校识字班补习文化,教唱革命歌曲,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今后的大好形势,宣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心往革命想,劲往革命使,巩固了组织,坚持了斗争,直到全省和平解放,成立了宾川县人民政府。1950年1月1日,同时成立上川、下川、鸡足山、海东、平川、城区六个区人民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和清匪反霸工作。
五、抗敌保家的群众运动
1949年初,“共革盟”与地霸山主勾结,与革命队伍相对抗,组织派美登村田级生同志打入保公所,以保长身份暗中进行活动。当时,西山田房李、凤二人系土匪头目,闫德臣几次派人捉拿他们,都捉拿不到。田级生去田房做他们的工作,劝他们弃暗投明,参加革命,他们口头答应了,后有国民党团长胡文义由外地回来,打出了“共革盟司令”的大旗,发展了西山山主和北山山主及伪乡长的儿子为“共革盟”头目。5月,胡文义叫这两个山主欺骗纠集佃户百余人,在麦地坪地母庙把罗光华家两只近百斤的大骟羊杀了,准备跟我们对抗,但听到杨宇平的枪已交出,当天就散伙了。后来李、凤二人反复无常,带着10余人到美登村抓田级生和李定高,那天田级生已去参加六大队,李定高到龙马箐躲了一天,都没有抓到。不几天,地下党组织把李、凤两个匪头诱到云护乡公所,捆送平川街交给六大队,六大队召开了千人以上的群众公审大会,把他俩镇压了。平川各界人士反映说“国民党县府做不到的事,六大队做到了,为平川人民除了两害”。
六大队根据军情需要,与七、八支队来来往往,时而来了,时而走了。1949年9月,解放大军南下,国民党中央政府企图迁往昆明,六大队向滇西北方向转移后,暗藏的敌人便蠢蠢欲动,制造谣言,动摇民心,什么“来清剿平川的保安团已到了松坪哨。”“闫司令官一到就要把江外村、禾头村的人斩尽杀绝,鸡犬不留”。“来了、来了,已经到头哨,进迤江朗了……”这类谣言天天在传,长达半年之久。
六大队转战滇西北后,闫德臣便派出亲信、县警察分局长进平川,以追拿逃警为名,探听平川地下党的虚实,被农抗会发觉,把他杀了。这样就斩断了闫德臣的一只魔爪。在建立临时人民政府时,闫德臣又派黑杀队8个人,个个佩手枪,藏刀子,带手榴弹,由州城后面山路干海子顺清水河箐潜入碧鸡庄,正在吸大烟、杀鸡吃饭,企图钻入六大队的驻地——古底、平川进行捣乱。被派往六大队联系返回平川的联络员杨明光遇见,杨明光立刻通知古底片的负责人李仕荣,当即组织农抗会员去对付他们,当晚古底甸尾的群众放水,点燃许多火把,这8人见了,翻山越岭逃到柳树村。第二天派出一人到古底探查情况,被农抗会员捕杀了,还请县参议员周文写了一张布告,说明杀是因为闫德臣派他来杀害古底地下组织人员的,从而安定了民心。黑杀队员中的一人在罗九吸大烟,被农抗会员杀死在烟床上,其余的6人都吓跑了。由于杀了闫德臣称为“无对手”的两个亡命徒和杀手,显示了人民的力量,人民的信心更足了,一些观望的人也积极要求参加地下组织。闫德臣后来又派他的得力杀手贯匪进平川,扬言要接收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在平川街后面的官沟边,他问守地的陈正科:“格有解放军?有些什么枪?”陈正科说:“不知道有多少人,到处都是,有些枪用绿布套在上面,还有洞洞”。吓得他仓皇逃窜而去。
江外村的18户农抗会员为了防备敌人,晚上不得不去田野山沟里睡觉,一个月过去了,才回家住宿,还派人睡在房顶上,一听远方有狗咬,就大声叫喊:“来了!来了!”睡着的农抗会员和家属就起来躲避。敌人用谣言中伤,有的人被谣传吓跑过,但反过来也锻炼了群众,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以江外村18户农抗会员为核心,遍及全村青壮年,家家打大刀、备梭标,上午干活,下午操练。大家都说:“他们拿枪抬炮进村来,就把他们全杀掉”。村与村联防设岗哨,放牛的儿童在山上守望,田间做活的妇女也有准备,誓与进平川之敌斗争到底。
杨明光同志还发展了40里箐帽角山的唐兴周,并串连发动这一带的农民加入农抗会组织,派人探敌情,传情报,后又带领江外村的蔡俊、尹国良等同志,在陡险之处放置了滚木擂石。岗哨联防更加强了。特别是西进部队过平川,给平川人民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加强了平川人民保卫平川的战斗力量,提出了“闫德臣胆敢进攻平川,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的响亮口号,时刻准备全歼来犯之敌。
六、搞好统战工作
平川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是与正确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分不开的。陈子厚同志入党时间较长,受党的教育较多,本身是知识分子(中学教员),家庭出身虽高,但其父陈尚文是正直的开明人士,平川的一些中上层人物亦敬重他。平川地下党组织分工由陈子厚做统战工作,争取和团结了一些开明人士,使平川的反动势力和闫德臣陷于孤立。中共宾川县工委书记杨鹏翥、副书记洪光启进平川,直接与杨宇平谈话,后又任命杨宇平为平川区治安委员会主任,对平川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杨宇平系留日学生,杨如轩的亲侄儿,曾任西畴县长,西畴县解放后逃回家乡。乡绅们视杨宇平为杨如轩,他在平川地区乡绅中很有威望。1948年底,杨宇平在平川街贴了一张布告,布告大意是:四方混乱,有治平做主。署名治平,即治理平川之意,受到乡绅的赞扬。他顺应革命的潮流,主持召集了平川开明士绅如镇长董瑞山、马大兴爷(回族)等人参加开会,传达了杨鹏翥同志的指示:“不与闫德臣联系,保护人民安全,也保护他们的性命和财产不受侵犯……。”因而减少了对立面,壮大了自已的力量,孤立了闫德臣。
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的成员,带有群众性,也有统战性。如古底分区主席赵开甲曾任抗日军排长、古底乡公所民团中队长,此人有正义感,担任古底分区主席对安定民心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平川至米甸是与祥云八支队总部联系的必经走廊,距平川30多公里的拉乌又成了走廊中的走廊。拉乌的当权人物是吴泽生和白光升。白光升的工作是陈子厚做通的。吴泽生的工作是“民青”成员赵晏做通的。由于争取和团结了他们,使峨溪(拉乌)乡公所成为两面政权,六大队来来往往,或食或宿,都很方便,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上层的工作做通了,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拉乌一带发展农抗组织也有了条件。
七、边纵西进部队过平川
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后的1949年10月15日,滇桂黔边区纵队西进部队在副司令员朱家璧的率领下到达祥云县峨溪乡(现宾川县拉乌乡),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下午,农抗会组织派白光升找到古底的民青成员赵晏,告诉他说:“边纵西进部队有两千人左右明天到古底吃早饭,你们赶快做好两件事:一是准备好粮食;二是调查敌情。”赵晏立即召开古底村联会议,发动群众筹粮,同时,派人通知平川地下党组织,准备迎接西进部队的到来。
这时秋收刚刚开始,农民都收割了一些谷子,经过宣传,很快筹措了粮食。很多群众还自愿为人民军队煮饭、做菜。准备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10月16日早上,边纵西进部队到达古底,战士们多数身穿农民服装,有一百多人则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部队武器装备很好,有炮、有轻重机枪,还有电台。朱家璧副司令员骑着马走在队伍中间,后面是一些伤病员,有的骑马,有的拄着拐杖,极少数重伤员用担架抬着。边纵西进部队一到古底就唱起革命歌曲,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围观,大家拍手热烈欢迎。
吃过早饭,朱家璧副司令员又率队向平川街开进。当部队路过江外村时,全村男女老幼都出来,站在路旁列队欢迎。队伍到了平川街,司令部设在沈国忠家,各连队分散住在平川街及附近村庄。各村的农抗会组织人员为部队送去大米和蔬菜,处处呈现出军民一家亲的景象。
16日晚上,西进部队和平川地区的群众在平川街学校的操场上举行军民联欢篝火晚会,参加晚会的军民近4000人。会场上燃起了几堆熊熊大火,人们一片欢腾。首先由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副主席邵应隆讲话,他代表全区人民对西进部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接着,朱家璧副司令员讲了话,他说:“我们一到平川,就像到了解放区,就像回到家里一样亲热。我代表西进部队全体指战员感谢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怀。我们现在的任务虽然很重,但形势却很好,解放大军已渡江南下,很快就要到达昆明,蒋介石妄想盘踞云南做垂死挣扎,他在云南有两个军,我们必须堵住他们的后路,不让他们逃往缅甸,配合解放大军把他们彻底消灭。因此,我们不能在平川久住,我们还要去战斗,去消灭敌人。乡亲们,云南不久就要解放了,我们还会见面的……”讲完话,朱家璧副司令员回到司令部,恰逢古底的李仕荣领着8个青年前来要求参军,副司令员简要地询问了一下情况,便写了一张字条,传令把他们编入部队。朱家璧副司令员对李仕荣说:“你不能去,要留下来在地方配合打游击。”这时,李毓桦、杞茂春、杨光明和各村农抗负责人也来到司令部看望朱副司令员,谈话间,他们请求朱副司令员率队攻打宾川县城,活捉闫德臣。副司令员说:“闫德臣再凶也不过是狗脚上的一根毛,我写信警告他,他就不敢再来了。再说蒋介石一完蛋,他的日子也长不了。”李毓华等人起身告别时,朱家璧副司令员赠送给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步枪五支、一些子弹和一只军号。晚会开得十分热闹,持续了两个多钟头。散会时,战士们和群众难分难舍,依依惜别。
10月17日,朱家璧副司令员率领西进部队离开了平川,前往滇西北与边纵七支队会师,去执行新的战斗任务。西进部队在平川虽然只住了一个晚上,却给平川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朱家璧副司令员的讲话,给平川人民很大的鼓舞,使平川人民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增添了无比的战斗力量。
八、追歼国民党残余
1950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第二军七十六师和西昌警备区贺国光部一、二、四军残余2000余众,在师长张桐森和军长顾介侯带领下向南逃窜,4月9日,逃兵一部过渔泡江经宾川平川的朱苦拉罗溪寨进驻平川街。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四军一一九团一营和警卫连在团参谋长祁大海率领下,于4月10日凌晨追至平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逃敌顾介侯部团团围住,一连从右迂回包抄,警卫连从左侧后堵击,三连从下面强攻。枪声惊醒酣睡中的敌军,敌人仓猝顽抗,经一个小时激战,全歼顾介侯部1000余人,生擒军长顾介侯(俘后逃脱)、师长高费明及其部下648人。不久,获悉敌七十六师张桐森部正向平川街方向运动,解放军乘胜出击,将其一部分在底么歼灭,活捉团长苏振中、副团长杨俊成及其部下50人,残部向西山鼠窜,三连轻装尾追,至上村过梁山,中敌伏击,连长王永泰及6名战士牺牲,9人受伤,营部接报后,继续派兵猛追,于13日10时将残敌围困在鹤庆县姜寅街,将敌上校参谋长张灿昌及其部下317人全部俘获(张桐森带数十人战前逃脱)。一一九团在宾川平川镇、鹤庆姜寅街追歼战中,共俘敌1062人,缴获迫击炮2门、六○炮4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32挺、冲锋枪62支、卡宾枪48支、步枪272支、短枪30支、弹药3万发,骡马40匹。
平川的革命武装斗争史实,孕育了厚重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平川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张兴华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