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平川之春

 
平川之春
PING CHUAN ZHI CHUN

       苏金鸿


兔年的春天,我又到了魂牵梦绕的古镇平川。

这次是去参加平川镇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打歌盛会暨印象平川非遗展演文化活动。这个主题,很能够凸显平川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其实,也就是在一年一度的观音会传统节日之上,守正创新的一种民间活动的延续和演绎。

车行在四山环抱的平川坝子,我从车窗往外看,万物知春,万物争春,目极之处,美不胜收。黄绿相间的大自然美景在星星点点的农舍间熠熠生辉。我的眼帘下,金黄的菜花,一坡连着一坡,青青的麦苗绿油油的,一株株青蚕豆在风中摇曳,荡起一阵阵庄稼成熟的香味。  

这一切,让我遐想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油画。再就是,农人奔忙的身影,在田间晃动,看来,季节耽误不得,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在平川,我看到了春耕的繁忙景象。

终于,车停在了平川河边,不远处就是传承三百多年的观音会举办地——观音寺。观音寺位于盘谷村的木鱼山麓。据说,建在半山腰上的观音寺初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是当时的云南巡抚邹应龙兴建的。从此,每年都要在此地举行观音会。

此时,观音会就要开始了。

早晨,观音寺前早已经人潮涌动,人声鼎沸。每一个人的心里,应当都会有一块净土或者圣地。在平川,老百姓的心灵世界里,对传统的观音会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从四乡八寨赶来的老百姓早就聚集在观音寺,他们的笑容和表情里有掩饰不住的欢欣,大疫三年,人们压抑得太久了,观音会上,他们需要释放,需要表达,需要在新时代灿烂的阳光下,尽情地歌唱和起舞。

平时活跃在乡间的舞蹈队、乐器队、狮灯队、龙灯队、滇戏队纷纷到达了观音寺,挤满了观音寺小小的广场。

大鼓敲响了,闪大号和唢呐也吹响了,人群欢呼,此起披伏。

平川人、亚洲拳王赵建刚登台表演了武术,中国民族歌唱家兰妮细芝和本土彝族歌手唐雪娇也相继表演了精彩纷呈的山歌节目,使观音会达到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在观音寺的旁边,平川的非遗展演前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百年朱苦拉咖啡的制作、羊肉粉蒸、纸花制作、竹篾编制、擀甘榄、平川泡梨等传承技艺,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在山道的两边,摆满了平川原生态农特产品。什么小饼干、小红饼、核桃糖、平川火腿和黄煎凉粉,应有尽有,品尝者络绎不绝。

最后,参加欢聚的汉族、彝族、白族、傈僳族演出队款款而行,沿着平川河走花灯,这才结束了观音会。

看完观音会所有的节目,沉思良久,我禁不住在心里喊出了一句:平川的春天来了!

怎么说呢,关于平川,我第一次去是三年前的夏天了。那时,我对平川就有了很深的印象和不同凡响的感悟。平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平川繁衍生息。据传,平川还是三国时孟获的故乡,民国期间出了一个上将杨希闵、一个中将杨如轩和两个少将杨复光、杨琇。同时,平川还有许许多多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景观,比如,古生物化石、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穴居石洞穴居群、石棺墓群、元明时期的火葬罐葬群、清代至民国时期古建筑群等,就是例证。

小小的弹丸之地平川,容纳了众多的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融,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特别是外国传教士在古底、朱苦拉、唐古地等地设立教堂和开办教会学校,朱苦拉还是大陆最早种植小粒咖啡之地,至今还有1134株60年以上古咖啡生长在朱苦拉,其中22株已有百年历史。

对了,在朱苦拉有一条叫渔泡江的江。记得江水很蓝,就像一条蓝绸带缠绕在峡谷间。我平生见过许多条江,但像渔泡江那么蓝的江水还真是少见,至今,渔泡江还常常在我的记忆里出现,蓝蓝的,在我的心地上静静地流淌。

真是说不尽的平川,忆不尽的平川。

我和平川镇镇长夏红霞漫步在平川古街上时,春风扑面而来,让人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对于平川的历史文化,夏镇长如数家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让感触到了平川的古老和悠远的历史。

平川古街上的武庙,有些来历,是当年平川地下党的活动中心。夏镇长告诉我,1949年5月4日,在中共宾川县工委的领导下,经周密安排部署,平川组织了武装暴动。起义队伍控制了整个平川地区,武装暴动取得了成功,顺利夺取了反动武装政权,建立起平川区人民政府并进行土地改革。后来的1950年3月,处于穷途末路的国民党第二军七十六师余众,在军长顾介侯带领下仓皇南逃,渡金沙江后分两路逃窜,人民解放军在其后迅猛追击。国民党逃兵一部过渔泡江经朱苦拉、罗溪村、禾头进驻平川街。经一小时激战,解放军全歼逃敌,生擒军长顾介侯,取得了胜利。

说起平川的红色文化,夏镇长显得有些激动,因为平川早就被授予云南省革命老区乡镇的荣誉称号,也是宾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的地方。

夜幕降临后,我独自一人在平川的街头行走,星光下的徘徊和回望,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多年前的一次宾川之行。     

记得那次去鸡足山揽胜,雇了匹驮马上山,马铃叮咚,如乐在耳,马背上的荡荡悠悠和穿行在灌木丛中曲曲弯弯的山道上的遐思无限,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特别是白云、浓雾在身边弥漫的那一刻,心旌摇荡之际,展开想像的翅膀,忆起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衣不胜寒”的忧思,以及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我想,只要不是感情麻木的人或毫无人情味的人,身处鸡足山的云山雾海之中,不可能没有感触和臆想的升腾,不可能没有灵感之弦拨弹如跳荡山泉的心境。登上金顶寺的楞严塔,“离天三尺三”就不是一句想象力丰富的诗句,高海抜之上的灵性似乎超凡脱俗,回想人世间的尘嚣,离世俗早已遥远,而遥不可及的那一抹“失落”,缥缈于此却荡然无存。凡夫俗子刻意追求的“荣耀”和辉煌,是该到这高高的金顶寺来净化一番,领略一回,就一定“不虚此行”。我的心空,同样辽阔无垠。古往今来,多少侠士豪客的精彩故事,尽奔眼底,耳畔回响的是内涵丰富的春雷般的乡音,以及气势滂薄的时光流逝时敲打心鼓的无奈。岁月依旧,历史同然,心灵世界,春意盎然,茑歌燕舞,意气风发,前程似锦。在祝圣寺,亲眼目睹了卧佛的风采。看她那栩翉如生的美丽,想那佛界参惮的虔诚,静下心来轻轻吟哦寺内的楹联,感受最深的文化氛围,无不打上上善若水的印痕。佛界仙山不仅仅是游览胜地,只要有心,演化为净化灵魂、回归人性的场所,也是极有可能的事。如是说,是因为人文氛围就是一种育人的环境,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真是博大精深,无所不在。在宾川宾馆那株高大的缅桂树下闲读老舍先生的《五月的青岛》。文章中说:“海棠,丁香,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我的头顶缅桂花正开得热闹,因有这株缅桂树,我的心情也是芬芳的,我的呼吸也是馨香的。在异乡读名家的美文,有缅桂花香溢满心谷,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和乐趣。

岁月如梭,数年时光就过去了。现在,我在平川的静夜里遐思,这是一种诗意的回眸,也是一次岁月的回响。

平川的春夜静谧而温馨,我将度过一个祥和的夜晚。


作者/苏金鸿(著名白族作家)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