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我的求学之路
•张群艳•
从小父母就跟我说,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才会有出息。小时候老是觉得父母这样唠叨很烦人。求学路漫漫,父母心切切。回望一路走来,现在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到了读书的年龄,父母帮我办理了入学手续,到隔壁村萂勒地的钟全英希望小学读书。
那时候村里没有幼儿园,我一进学校就直接读一年级了。我家离学校的距离不是很远,走路只需要二十多分钟。也许从小就对读书有了强烈的愿望,每天早上我都是第一个到学校的学生。当时学校大门的钥匙是由家住在学校旁边的小城同学保管,我一到学校门口就会朝着他家大喊“小城、小城开门了”。不一会儿,睡眼惺忪,歪歪扭扭的小城就朝学校门口走来。
在这个学校里,我们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当时在钟全英希望小学里的教师只有一个数学老师和一个语文老师,采用了复式教学模式。那三年虽然很短暂,但是老师学生都觉得很快乐。我们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在教室里跟着老师唱歌。我们在草坪上放声早读,声音一个比一个大,要背的东西很快就能背下来。当时一天上六节课,早上三节,下午三节。最难忘的是早上第三节课下课后,我们就会排着队请老师帮我们热饭。学生在排队过程中都很安静,没有了课间休息时的打闹。只记得我总是盯着锅里看,看着锅里同学的饭菜再看看我的饭菜就觉得很不好意思,自己的盒饭盖子总是要在饭倒进锅里前一秒才打开。我的饭都是家里面头天晚上没吃完的饭菜,第二天早上装进饭盒里拿去学校的,有时候头天晚上的菜没剩多少,第二天早上就只能带一点自己家里腌制的豆豉和卤腐当菜。那时我多么羡慕有的同学每天都有腌菜炒肉或者鸡蛋炒饭啊!
钟全英希望小学实际上是一所村小学。语文老师是坡脚村的,数学老师是白草龙村的,在学校读书的有来自南坡、坡脚、火把村、白草龙、萂勒地的学生。放学后,语文老师带着坡脚和火把村的学生回家,数学老师带着白草龙村的学生回家,南坡的学生就往另一个方向回家。回家的路上男同学走在最前面,女生手牵手走在后面,老师走在最后,担心有人掉队。遇到鲜艳的野花我们女生会摘下几朵插在书包上,把自己的书包装扮得很漂亮,在耳旁发际之间还会别一朵最喜欢的花,走路时还小心翼翼的防止它掉下来。到了板栗成熟的季节,我们还会捡满一兜兜新鲜的板栗,一直走到村口,大家才相互告别,各自回家。
小学四年级要到鸡足山镇九义学校就读,我家离学校的距离就远了,徒步要走一两个小时,不能天天回家,只能一星期回一次家。一到星期五放学,我们村的小伙伴就在学校门口集中,比我大的哥哥姐姐就带着大家一起回家。那时候我们会找小路走近路。然而,小路非常窄,只能一个跟在一个后面走,不能并排。每个人都背着一个书包,书包里塞满了书、文具、衣服和鞋子,小小的身躯仿佛被书包压弯了腰。慢慢的,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些好转,每星期我才有了零花钱,不用徒步回家了,有三轮车可以坐了,一星期的零花钱要留出三块钱当车费。
上了初中之后要学习的科目增加了许多,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增大了。初一初二我似乎还不懂事,没有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直到初三才意识到如果不好好努力,考不上高中怎么办?记得那时候的班主任对我们既严格又关心,大家也很努力,早早起床就到教室看书、背书。在各位老师不断的鼓励下,我终于考上了高中。
到县城读高中三年,是我求学路上的重要行程。在这之前,我很少去县城。县城房子多,人多,车多,岔路也很多,各种服装店、美发店、手机店等等到处都是,对我来说,这些都很陌生。刚去的时候我还会迷路,胆子又小,性格又内向,也不敢问路人,每次出校门,只能跟着同学走。庆幸的是读高一的时候,我遇上了一位很好的英语老师,很喜欢她的教学方法,结果每次英语考试的成绩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
高一结束面临着选择文理科,有一天,老师把我叫到教室门口关爱地询问选择文理科的事。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她跟我说:“你这么踏实的人,我建议你选择文科。”通过那次聊天,我认真思考后就选择了文科。记得高三那年,我觉得特别煎熬,堪称以泪洗面的经典时刻。那时候压力很大,父母并没有给我过多的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如果考不上大学,那以后我何去何从?读书不就是要通过自已的努力去改变一些东西吗?当时压力大得让自己喘不过气来,一遇到点点困难就会崩溃要逃避,总是跟班主任请假回到宿舍冷静,请假次数很多,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次,有无数个想要放弃高考的瞬间,幸好有班主任一直鼓励我,给我加油打气,让我有勇气直面高考。在父母、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带着充满希望的信心,走进了高考的考场,并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到省城读大学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从小山村去到省城昆明读书,是我第一次跨出大理州,当时的我很忐忑,从来没有一个人去过那么远的地方,我连导航也看不懂,地铁也不知道怎么坐,高铁更不知道怎么坐。开学那天从县城坐大巴直达昆明,那是我坐过时间最长的客车。一路上,我对大学校园充满着激动的想象,学校的大门,学校的教学大楼,学校的图书馆,学校的足球场,学校的……想象着在校大学生活的美好。
终身难忘的是开学那天家人们送我上大学的情景。那天是妈妈送我去学校的。天公不作美,我们出家门时还一直下着雨,从家里去车场的路变得泥泞不堪。爸爸帮我抱着被褥走在最前面,弟弟帮我抱着箱子跟在爸爸后面,大姨背着我的行李箱紧随其后,妈妈穿着白族衣服手提袋子,而我就挎着一个包包。我们一行人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在雨点雨声的伴随下一路走到了车场。爸爸一直在旁边叮嘱我“在外要注意安全,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什么事就及时打电话回来。”依依不舍和爸爸、弟弟、大姨告别之后我们才坐上了早已等候在车场的堂哥的车。车子开始出发,就在我习惯地回望爸爸和弟弟时,发现他们还好好站立在雨中,就像几棵树一样目送着我们,我的心一下子酸酸的,泪水禁不住模糊了我的视线,我不敢再次回望,一路前行。
岁月匆匆,日月如梭。在大学读书的时光转眼即逝。通过读书,让我学习了更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提高了自身素质,思想越来越成熟,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回顾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在校的读书生涯使我深刻难忘。从小山村到城市,让我的阅历在一张白纸上渐渐有了一些色彩,让我更加明白,只有踏实学习打好基础,才能在不同的行业不同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一路走来,知识丰富了我的内心,拓宽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认知。学无止境,求学路上没有终点。现在,我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不管将来身在何处,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忘求学的初心,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为社会作贡献,努力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作者/张群艳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