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小知识
许多老人都会得一些慢性病,而这些慢性病的形成都是由于平时没有在平日中做好细心的照顾,以至后来身体上患了一些慢性病还不知道,出事故后去医院查看,现在已经太晚了。因此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警觉性,防止自己患上这些疾病。
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气管炎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但是都有伤害人体健康的特点。并且在现代社会,人们不小心就会患上这种慢性疾病,所以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的预防知识吧。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是多基因遗传病,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基因与环境因子作用的总和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易患疾病,即易患病。这类易患程度高到一定程度(超过临界值)才会发生。很明显,为了预防发病,疾病的遗传程度越高,就越要注意控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免其易患性达到发病的阈值。仅仅讲遗传而忽略干预危险因素的宿命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超过80%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超过40%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慢性病危险因素之间往往存在协同作用,即当两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其致病作用远远高于单独存在两个因素时的作用之和。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效果最好。
从治疗心血管病的效果和费用来看,除了对饮食、运动和心理的基本干预外,干预的优先次序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血脂异常→饮酒,如果同时考虑到致癌的影响,应该提前戒烟。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同时控制所有的危险因素是最好的(综合干预措施是好的)。
上面就给大家带来了防治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要预防和治疗疾病,只有从小事抓起,早期预防疾病,才能保证日后的身体健康。许多人认为他们不会得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但真到了生病的时候,才知道后悔。
来源:健康网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