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家访日记
•张若恒•
暑假已经过了一半,很想去看看学生。
今天去小田同学家,事先也没有打电话联系。她爸爸妈妈都在坝子里种葡萄,也不知道小田同学在不在家,要是不在家就当作一次户外旅行吧。
小田同学一般在箐门口村委会张家湾村的外婆家。大约10公里的路程刚开始是四公里的弹石路,接着是两公里的水泥路,最后是约四公里的土路。土路被雨水冲出了许多的沟沟壑壑,路面上还有稀泥水坑摩托车轮子不知压哪里很不好走。
八月是拉乌的雨季,山箐中清澈的泉水在核桃林下自由奔腾,雨水洗过的核桃叶、森林散发出清爽的气息。摩托车声时不时会惊飞树上的鸟儿。不知是多少岁的老核桃树申出粗壮的臂膀想挡住阳光,调皮的阳光却穿过老树的指缝斑斑驳驳的洒在地上。老核桃树伸出长长的大手又想把小垛木房揽入怀中,只是房子离不开大地。
眺望远处满目苍翠其间有几丝絮状的云雾妆点。路在林间穿行,溪流一直伴随左右。路的尽头有一户坐落于群山之中的人家,离最近的村落也有五公里,大门口一条大黑狗狂吠不止。
大门开了走出一位清秀,目光如山泉般清澈的女孩,是小田同学。
“张老师,张老师,您怎么来了?”
“什么心情?”
“又惊喜又意外。”
走进大门。院子不大,地上有青苔。主房有三间,耳房有两间,与主房一排还有两间很大的厨房,是全开放式的没有门没有窗,墙壁和楼楞木都留下了烟火的颜色。
“张老师我带您去看看我的图书角。”
她的图书角就在客厅门口,确实是“一角”,前方是一张很小的书桌,配了一把同样小的凳子,左边的门柱上用毛笔写了“学无止境”“阅读角”,左边还有一道卧室门也是用毛笔写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后面是客厅的玻璃门贴着小田同学的画,最吸引人的是小田同学在学校当主持人,手持话筒的照片。右边是一个三层的小书架整整齐齐的塞满了书。
“张老师我最近特别喜欢看历史类的书,您看这是我的读书笔记。”
我接过笔记本翻看,两本厚厚的笔记本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张老师这本书您看过这本书吗?这是最近网络上很红的一位旅游博主写的。”她把书递到我面前翻开“您读一读这是她写的文案。”
我接过书来翻看着。
“张老师这本您一定要看,我借您看。”
“不用,我计划在暑假看的书一半都没有看的,倒是你路过拉乌村时到我家来,我借你看几本书。”
“好的。”
“假期一个人在家无聊的时候可以给同学老师打电话。”
“我给雅晴、诗佳打过电话的,就是我外婆家没有手机信号,打电话要到对面的山头,那里才有信号。”她笑着说。
“张老师,我读了您写的《小狸》,我外婆家有一只金丝猫可漂亮我带您看看。”
她带我上楼去看猫。
“楼上有点乱,老师不要见笑。”
“怎么会呢,我家的楼上也乱。”
厨房楼上的窗台上睡着一只金黄色的猫,身上还有黄红色的条纹很是漂亮。
院子里有一棵苹果树,挂满了绿色的苹果。
“张老师您要不要尝一个苹果?”她随手摘了一个。
我接过苹果在找一把刀想把苹果切开。看到厨房的一根柱子上贴着一张纸,用碳素笔写了几行清秀而有力的字。我好奇,凑近一看,写的是洗衣机的操作方法。
“这是你妈妈写的吗?”
“是我小姨没有出嫁时写的,教我外公外婆怎样使用洗衣机。”
小田同学找了一把菜刀,我把苹果切成两半递给小田同学一半。
“我不吃,张老师您吃。”
我咬了一口,太酸了和木瓜差不多。小田同学笑得捂着肚子蹲了下去。
“丢了可惜了,喂猪吧。”我把苹果递给小田同学。
“不用,我拿去喂鸡。”小田同学把苹果切碎撒给鸡,一群鸡争先恐后的来抢。
“张老师您站在这里,别进来,堂屋里太乱。”说着小田走进堂屋,端出一盒酥饼,打开盖子,“张老师您吃几块饼干,这是我外公昨天刚好从平川买回来的很好吃。”
我吃了半块很甜,很香。
“张老师您在我外婆家看书吧,我外婆还让我去看牛呢,我要赶紧去了。”
“你快去,不然找不到牛了,我以后又来。”
小田同学送我到路口,硬要借我看《长安的荔子》,我接过书,看着她爬上了山坡很远还向我挥手。
回来的路与去时的路一样美,但是脚步却没有去时轻快。
图文/张若恒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