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小萍上学
•张若恒•
小萍到三岁该上幼儿园了。小萍的爸爸在外面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小萍家离幼儿园有五公里,同村的孩子都是父母骑车或是开车送到幼儿园,小萍的妈妈也想骑摩托车送孩子去上学,但怎么也学不会。
开学时妈妈只能带着小萍走路去上学,小萍走不了多远就喊:“妈妈,背我。”“妈妈,背我。”妈妈蹲下去,小萍爬上了妈妈的背,小萍笑了,妈妈也笑了。
妈妈选择走的是一条小路,她俩在核桃林间走,在稻田埂上走,在油菜花丛中走,在玉米地边走,走过了春夏秋冬。路边少不了美景,路上少不了母女关于四季、关于草木虫鱼的对话。
妈妈给小萍讲人们在水田里躬身插下的是秧苗,秧苗长大后会长出稻穗,稻穗会结出稻子,金黄的稻子碾去外壳就出来了白花花的大米。夏天小萍看到了绿色的稻穗白色的稻花,闻到了稻花的清香。秋天小萍看到了金灿灿的稻谷,摸到了谷子的芒刺。
秋天成熟的核桃从树上掉下来,啪,砸在石头上。呀,打在了小萍的背上,疼得她哇哇哭。妈妈抱起小萍坐在路边的石头上,随手捡起一个核桃“别哭,别哭,妈妈猜你一个谜语,”妈妈说,“格子格,柜子柜,柜子里面躲着四姊妹。”小萍说:“核桃。”
到六岁小萍上小学,妈妈背不动小萍和小萍的书,妈妈从圈舍里拉出骡子,背上鞍子,搭上架子。妈妈把小萍的衣服、鞋子和书分别放在两只篮子里,把篮子捆在骡子的架子上,妈妈再把小萍抱起骑在骡子屁股上,妈妈教小萍双手要牢牢抓住鞍子。上路啦,妈妈牵着骡子的缰绳,从不敢放手怕骡子受惊。
走累了,小萍的妈妈就把骡子放在河边的草地上,小萍和妈妈坐在石头上看溪水欢快的舞姿,看着一直奔向前头的浪花,听着妈妈讲自己小时候是怎样在河里捉鱼、玩水。
妈妈和小萍一路上有说不完的话。小萍给妈妈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完问妈妈:“妈妈您说狐狸狡猾吗?”小萍还会给妈妈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快到学校时妈妈把骡子拴在看不到学校的地方,把小萍从骡子上抱下,把书包从篮子里拿出背在小萍肩上,牵着小萍走向学校。
小萍喜欢妈妈送她上学。路边的风景依旧在随季节重复着相同的色彩,而路上的小萍在慢慢长大。
小萍上大学的早晨妈妈早早起来送小萍到乡镇的公共汽车站,小萍看着妈妈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妈妈看着公共汽车消失在崇山峻岭。
现在小萍到了南方去上大学,当她头依着舷窗随飞机飘在云层之上时,就想到在妈妈的背上去上学;当她坐在深夜学校的图书馆,周围很静时她想到了和妈妈一起吹飞的蒲公英;当从自习室回住宿区时,手摸着路边的梧桐小萍想到了牵着妈妈的手走过了独木桥。
在学校她总会想起家乡起伏的山峦,站在山巅就能看到奶奶生火做饭升起的炊烟。晚上有时小萍站在宿舍观看城市流光溢彩的灯河,她想起了在家乡秋天的夜晚两山之间璀璨的银河是那么的低。看着灯火辉煌的城市小萍不知道是从哪一个方向进入这座城市,也不知道会从哪一个方向离开。
作者/张若恒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