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谒见遵义





谒见遵义
游览革命圣地遵义的心愿一直萦绕在心头很多年,但因多方因素一直没能实现。直到龙年的初冬,在甲子之年终于踏上了神圣的土地,了却了心心念念的愿望。


第一次知道遵义这个地名,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初期,在我8岁多的时候,父亲给了5分钱买了一本名叫《长征》的连环画,才上小学三年级的我,连环画上的汉字还认不全,但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每一页画图、每一场战斗,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的吸引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幅连环画,上面遵义会议会址的小楼,线条简洁明了,记忆深刻。那时我的老家彝乡拉乌还没有通公路,每一年县新华书店的图书代理人会背上沉重的书画到我们政府所在地拉乌村摆摊出售。尽管数量很少,两分钱到5分钱不等的一本连环画,囊中羞涩的我们也买不起几本,摆摊的时候我们就赖在摊位上贪婪的翻看,恨不得免费看完全部的小人书,直到代理人叔叔收摊了,才从快捏出汗的几个2分5分的硬币中,拿出两个买了两三本。记得《长征》连环画是上下册,共5分钱人民币,在后来的很长时间,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把连环画都快翻成了油渣片,可抹不去的依然是遵义会议小楼、四渡赤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页面,记住了贵州、遵义、赤水河等地名。




1984年,参加工作两年后的我与同事到广东出差,第一次出门、第一次坐火车的我专门买了一本《中国交通图册》,认真查看火车经过的线路,当看到铁路经过贵州的时候,心情十分激动,可同事说铁路是经过贵州,但我们不到贵州,那时候有些失望。



时间到了2010年5月,单位组织到贵州黄果树瀑布考察学习参观,但由于审批线路的限制,考察点依然没有遵义,心心念念的小楼依然看不到,好生遗憾!遵义,就这样在心中一次次的错过,一过就是50年!



2024年龙年,已经进入了甲子之年的我,眼看就快要退休了,一帮同样甲子之年的高中同学相邀借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庆的时间到贵州旅游,其中的线路就是专程考察贵州遵义红色教育基地,11月20日终于踏上了贵州遵义红色之旅。


中午时分,当车子进入遵义老城子尹路,远远看见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几个金黄色的大字,让我确信亲自来到了心心念念的“遵义”。由于路途遥远,我们预约的12:30进入参观时间已过,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同意我们扫身份证进入参观。通过检查后进入会址小院,眼前展现了青灰色的会址小楼,我们全体人员肃然起敬,与小楼合影后才开始细细品鉴。



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中央又对最高领导进行了更换,并成立了毛泽东等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




资料记载: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会址大门临街),大门正中高悬巨匾,那是毛泽东于1964年11月题写的黑漆金匾,“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这是毛泽东主席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会址楼上除陈列有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外,还有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司令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参谋长叶剑英的办公室兼住室。遗憾的是楼上正在保养,暂不对外开放,我们未能谒见珍贵历史文物,只好随讲解员参观楼下的作战室、机要室、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住室,一局局长彭雪枫、张云逸的办公室兼住室,还有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的住室。庄重的氛围、简朴的设施、动情的讲解让大家受益匪浅。这里曾是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场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是革命的灯塔,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走出小楼,一株百年古槐树与小楼相依而生,枝叶经过初冬的洗礼开始泛出金黄,一年又一年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参观者,见证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我静静地凝视着这座建筑,仿佛能听到当年革命者们的呼吸声和呐喊声,心中充满了敬仰之情。




与遵义会议会址相对的是雄伟庄重的红军长征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讲述着那段艰苦的岁月。我仔细地观看着每一件展品,心中充满了敬意。那些年代的革命者们,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行至遵义,心中自有一股崇敬之情。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革命圣地,历史悠久,承载着无数先烈们的鲜血与汗水,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一笔。此行,正是为了以敬仰之心,探寻那革命的足迹,追溯那伟大的历史。漫步于古城中,心灵不禁为之一振。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历史的见证,是先烈们为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痕迹。




回首遵义之行,敬仰之情时时相随。这里不仅是革命的圣地,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我们要以先烈们为榜样,发扬光大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遵义会议会址简介
遵义会议会址,原是国民党第25军(黔军)第2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时,总司令部驻于此。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这里的二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图文/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审稿/张 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