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让绿水青山常在

近年来,宾川县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宾川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实际,全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眼下,宾川进入雨季,正是植树添绿的好时节。晨雨过后,百余名工人来到位于金牛镇金甸村委会的国有林场,挖坑植树,开展人工造林工作。据介绍,人工造林是大理州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其中的一项,2024年,宾川县将实施人工造乔木林面积15490亩,目前已完成近10000亩。

大理州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生态保护与

修护项目宾川县负责人   谢瑞

“人造林主要以混交林为主,麻栗和余甘子或者是麻栗和云南松的混交林。”


据悉,大理州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地为宾川县、鹤庆县,建设期为2022年—2024年。其中,宾川县项目总投资1.3亿,涉及全县十个乡镇及宾川县国有林场,将完成人工造乔木林4.5万亩,退化林修复7.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人工种草1.46万亩,草原改良2.68万亩,是推进宾川县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举措之一。

宾川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王锦云

“2022年就开始设计,今年规模大,特别抓住雨季赶紧造林。去年实施了6万亩,今年是12万亩,总的18万亩。涉及到的树种有醋梨、银合欢、橄榄树、麻栗树、锥连栎等。”

项目的实施后,宾川县生态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宾川县围绕“森林宾川”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林长制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4.64%,森林蓄积量达721万立方米,草原面积80.62万亩,林业产值达31.2亿元。县林业和草原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关于生态建设的部署,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持续推动宾川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宾川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王锦云

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来育苗,免费发放给各部门、各乡镇、各村组,只要他们愿意栽种,我们就免费给苗,达到深度扩绿的效果。”


近年来,宾川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组建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环境污染防治、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长效化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举全县之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近五年来,县城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9.7%及以上。截至2023年底,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8.89%,行政村集中治理率达7.78%。建成了万亩柑桔示范园、千亩葡萄科技示范园等11个“绿色食品牌”产业示范基地,2019年至2022年,宾川连续三年入列全省20个“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之一,成功入列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宾川县将坚决扛起长江流域保护的上游责任,聚焦工业、农业以及农村等重点领域,狠抓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同时,坚持系统观念和改革创新,统筹推进长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强化长江流域生态治理保障措施,全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END


图文/杨金蕾 吴松江 王丽环 李怡乐(实习)

编辑/朱晓天

责编/朱晓天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