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退伍不褪色,他成了带领群众致富的“猪司令”!
干净的猪舍、满栏的肥猪,这便是退役军人安绍如的生猪养殖场。多年来,他以退役不褪色、奋勇向前的军人本色,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科学养猪致富的新路子。
安绍如是拉乌乡碧鸡村人,1996年入伍,1998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旅生涯中了解到当地生猪养殖与拉乌乡固有传统养殖模式天差地别,便暗暗下定决心退伍回乡后将通过养殖生猪闯一番天地。2008年退伍后,他毅然放弃工作安置的机会,选择回乡自主创业,一头扎进生猪养殖产业中。“刚开始家人非常不支持,他们理解不了放着‘铁饭碗’不做要回家养猪,得不到认可我也很委屈,但是自己决定的事情还是想坚持做下去。”安绍如说。
由于当时拉乌乡生猪养殖以“家庭圈养”为主,无法形成规模化、科学化、统一化的专业养殖模式。因此,安绍如回乡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全乡范围内推广在外学到的“卫生养殖”模式,科学选址改造猪舍,形成人畜分离的模式,实现封闭式管理,在推行生猪现代化养殖的同时更好地改善人居环境。
除此之外,安绍如还不断分析拉乌乡生猪喂养的弊端,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改革。“我最得意的事情还是改变了当地的生猪喂养方式,以前主要是猪食煮熟喂养,不仅成本高,还浪费燃料,在改造完猪舍以后,我便在全乡范围内推广服兵役时学到的干料喂养法,即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生猪的生长速度,还能节约燃料,一定程度也保护了森林资源,群众和政府都比较认可。”安绍如自豪的说。
据了解,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拉乌乡地处偏远山区,先进的养殖技术不能及时普及,导致拉乌乡养殖的生猪品种质量低下,价格也低于市场,安绍如意识到品种改良至关重要。在乡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13年,安绍如获得了去大理农校进修学习的机会,专攻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并申请到了第一笔25万元的财政补贴作为创业基金。进修完毕,安绍如带着学到的技术回到了拉乌。
为了能科学安全地推广此项技术,安绍如先以自己养殖的生猪作为实验对象,在得到第一窝高质量的种猪以后,安绍如迅速带着他辛辛苦苦培育的种猪和技术走遍全乡七个村委会,采用集中培训和单户指导的方式,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养殖户,正式将“三元猪”引进拉乌乡,2014年“三元猪”在拉乌乡逐步实现普及。
据安绍如介绍,“三元猪”生长快、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显著,多年来,他养殖的生猪肉销往四川等省份,并成为多家超市的固定货源,他的种猪也遍及全乡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他还不断为其他养殖户开拓销售渠道,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2020年他的养猪场综合产值达到200余万元,纯利润达80-90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尽管如此,他并未因暂时的成功而停下前进的脚步,为进一步稳定生猪质量,降低生猪养殖风险,他为全乡200余户养殖户科学配比饲料,还经常走村入户,观察生猪养殖情况,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和困难,切实把保障送到养殖户心中。
现如今,安绍如共带动全乡800余户养殖户发展生猪养殖业,户均数量从两头提高到如今的十头。安绍如培育的“三元猪”因品种质量好,猪肉价格要比市场价格高2-3元。2020年,助力全乡生猪养殖户增收1800余万元,是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从一名青年到怀揣着军旅梦的普通士兵,从一名退役军人到如今的致富带头人,安绍如和其他众多创业者一样,也遭遇过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正是凭借着勇于拼搏、奋勇向前的军人精神,一步步成为创业图强的弄潮儿,他率领着众多养殖户一路走来,激情豪迈,脚步铿锵,谱写了共同致富的华章。
图文/袁凯霞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