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拼尽全力守护,每一位宾医人都了不起!



每天,在宾川县人民医院的工作群,各科室统计上报感染新冠后返岗人数。返岗并不是康复,而是“伤员们”稍事调整和休息后,轻伤不下火线,再次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卫战发起冲锋。

这是一场战斗。从12月中旬开始,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点从防感控转到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一场艰难的对决战在医院这个主战场悄然展开。
“手套里已经浸满血渍”

当前,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是医疗保障的重点人群。儿科,一个牵动着数个家庭的科室。县医院儿科门诊、住院部24小时接诊和治疗,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奋战在医疗救治一线,最大限度保障儿童安全。


12月24日,儿科门诊一名新冠阳性患儿突然发生抽搐,面色口周青紫,牙关紧闭,科室立即紧急救治。因担心患儿咬伤舌头,紧急情况下值班医生袁紫娟想也没想立即用手就去撬开患儿嘴,才撬开一点就被患儿紧紧咬住右手食指。最后手取出时手套里已经浸满血渍,疼得她直流眼泪,指甲部连接处肉被咬下一截连着,还有深深的牙齿咬痕。

儿科门诊25日就诊量达366人次,其中抗原检测193人,新冠阳性100人,凌晨4点多都还有20多人在排队就诊。儿科住院部共有三个病区,阴性病区和阳性病区分开收住,避免交叉感染,收住的患者中新冠阳性占到60%。

“儿童就诊和需要住院的持续增加,为保障这类人群及时得到救治,我们科阳了的医护人员能坚持的都在上班。”儿科护士长杨光燕说。
副护士长羌会琴说:“门诊医护阳了埋着留置针输液都在坚持上班,只为能让每一位患儿都能及时得到就诊。”
“能喝口水都是福气”

这几天到急诊科吓一跳,就诊的患者直接排到了急诊大厅外。急诊科,是一个承担着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科室,在这特殊时期,更是肩负着巨大责任。

“我们护理阳了的都带着网传的怀孕株、刀片株、酸痛株、沸羊羊株继续上岗,”急诊科护士长李杨琴说,“这几天我们忙得一个都不得吃上午饭,能喝口水都是福气,上午饭只能下白班后(16∶00)回去吃,上午饭都省了。”看似轻松的话语却透着无奈和辛酸。

急诊科的病人日继增多,且新冠阳性患者占了很大比例。“急诊科15日输液人数72人,25日输液人数达239人,急诊门诊最高峰时达455人次,10来天时间不论是输液人数还是门急诊人次都猛增了3倍多。”急诊科主任王贵华介绍。急诊科就像万花筒,每天都在接诊五花八门的急危重症病例。在这样的高强度高风险高负荷下,急诊医护人员毫不退缩,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守岗位,努力让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和分诊。
“既然选择了就要热爱并坚持到底”

随着“阳群”不断扩大,发热门诊作为医院诊疗最前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说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战役,那么医院发热门诊就是病毒阻击的第一道防线,而坚守在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就好比是这场战役中的“特种兵”。

发热门诊由医院感染科负责,此前,就诊量一般每天在10人以内,25日,发热门诊就诊达188人,猛增10多倍,这无疑超过了科室的容量。面对骤然激增的就诊患者,医护人员每天穿着严实的二级防护,经常累得喘不过气来,汗流浃背。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量,每个人都在极限范围内挑战着自己。
科室早上8点接班的,下午17点根本下不了班,经常到22点左右甚至到24点才能下班休息。上午饭经常饿到17点交班后才出来吃。实在没有办法,科室调整为两人一组排班交替着上,努力保障医护能正常吃饭、喝水、上厕所。“大家都非常辛苦,医院各个岗位都不容易,但既然选择了就要热爱并坚持到底!”感染科护士长李波说。
“有时只能睡4个小时”

疫情防控政策刚调整,医院便迎来了核酸检测的“爆满”。尽管医院一直在倡导和呼吁“非必要不做核酸”,也优化了就医流程不再查验进入医院核酸证明,但政策刚调整的这段时间里医院核酸检测点每天排队做核酸的还是一眼望不到头。这段时间是医院核酸检测人的“至暗时刻”。

县医院核酸实验室由病理科负责。每天检测人员都在标本堆里趴着、跪着、坐着。“之前每天核酸检测量一般1千多管,现在每天3千多最多的时候4千多。”病理科主任段星娥介绍。骤增的标本量加之病理科也有阳了的,他们每天从早忙到晚标本根本做不完,有时还得无奈面对各种投诉和催结果。病理科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们有时只能睡4个小时,每天除了睡觉那几小时,其余都是在上班。”

在跟段主任了解工作情况中,她发了一个痛哭的表情“我们已经奔溃了!”让我们记住他们没日没夜熬的这段“至暗时刻”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片曙光”。
同心协力保障医疗救治

面对当前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艰巨的医疗救治任务,在院领导班子和职能科室的统筹下,全院上下迎难而上,统筹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有效保障和满足非常形势下群众的就医需求。

12月21日,一名孕足月的产妇有分娩先兆,产妇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产科医生李慈云接夜班时产妇低热37.8°C,胎心偏快,积极给宫内复苏、持续胎心监测,因患者是经产妇,考虑能顺产则尽量顺产。但观察一段时间胎心无改善,且胎心较前增快,考虑胎儿宫内窘迫,患者子宫收缩不规律,宫口未开,短时间内不能顺产,需要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产科、麻醉科迅速组织人员,在严格防控措施下,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产妇手术。最终宝宝顺利诞生,手术顺利,母子平安。
12月25日,同样是在做好防护前提下,耳鼻喉颌面外科主任杨世达为一名新冠阳性患者成功实施了“腮腺及肿瘤切除并面神经解剖术”。
12月26日,中医门诊部,一直坚守的退休返聘老医生张洪辉说:“阳性患者来中医门诊就诊的比较多,我今天已经接诊了43名阳性患者了。”

在血透室,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实行错峰透析,专人护理,透析结束后所有物品严格进行终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在住院部,各科严格按照疫情防控防要求更细化了区域和流程,实行阴性、阳性分区治疗。为保障阳性患者能及时高效得到诊治,医院在公众号的国医在线开展线上问诊,告知广大群众阳了也别慌!县医院可以“线上开方、送药到家”



一个个奋不顾身的身影,一个个团结拼搏的科室,是每一位宾医人的缩影。脱下战袍,他们也是普通人,甚至是跟就诊患者一样的病人,他们是家里离不开的顶梁柱,儿女倚靠的大树、爱人心头的月光,老人依靠的港湾。是“使命感”推动着他们奋不顾身战斗在前线,无论是流血流汗、饥渴难当、通宵达旦,只要不倒下,也要守护住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这场战斗中,每一位宾医人都了不起!
寒冬将过,暖春可期。朋友圈里,大家虽诉说着各自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但更多的是相互鼓励和对未来的乐观。

心手相牵迎难上,没有跨不过的坎!
有人说,三年来,终究是医护人员扛下了所有。
这个冬天虽悲壮,但无疑是伟大的!
图文/周游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