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宾川】寻鸡足山文物古迹 踏访皇姑墓(坟)

      火热的5月末,参加完第三届“七彩霞客路·鸡足灵山行”丛林穿越赛6公里体验赛,在祝圣寺香会街吃完中餐,徐霞客研究会的几位“徐粉”聚在一起。有人提议借这晴好的天气,来一次踏访皇姑墓的行程。众人皆响应,稍事休息后准备了必要的水,一行4人开始出发。

走出香会街,在马场背后的岔道口,前不久刚到过皇姑墓的小袁自告奋勇当起了向导。岔道的左边是到金顶寺和其他寺院,正前方茂密的古木竹林中,一条清幽的青石板路沿山坡呈台阶型向古树林海延伸,路边的竹丛中,大约是一家的七八只猴群躺在一起,懒洋洋的翻找着身上的虫子,刚出世的两只小猴蹦蹦跳跳,非常可爱。对于我们的到访,猴群们熟视无睹,这倒让担心猴群攻击的我们释然不少。

小袁边走边给我们介绍,到皇姑墓的沿途有很多寺院的遗址,极乐庵、龙华寺、大智庵、西竺寺……它们都以石钟寺为核心呈散状布局。我们一边听小袁介绍,一边行走,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极乐庵的遗址。

极乐庵遗址被竹林古树包围,灌木杂树众多,遗址中央一棵半高弯曲的奇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整棵树被藤枝缠着,树身毛茸茸的从满身藤枝中拼命地伸出来,树上生长的毛发密而长,看上去像极了弯着腰的老猴,很有生命力,样子非常奇特。草丛中一块圆形石块吸引了我们,翻开覆盖的杂草及泥土,可以确定是一块固定的大柱石,可算是研究乐庵的重要证物。

走出极乐庵遗址,小袁给我们介绍,后面不远处就是龙华寺遗址,因今天的目标是皇姑墓(坟),就不带大家考察了。小袁边走边介绍,当年徐霞客在游览考察鸡足山期间,多次提及龙华寺:“正月初四,从寂光寺出,返回悉檀寺,又从大觉东一探龙华、西竺二寺,日暮不能详也。”“十九日,极乐之右即西竺,西竺之后即龙华。从龙华前西过大路,已在西竺之上,去石钟又一里矣。”李元阳也曾在《游鸡足山记》中记载:“明日历海慧庵、观音庵、寂光寺、干佛阁乃至龙华寺。此殿阁宏丽,寺旁庵所十余处,因止宿遍观焉。”明代鸡足山著名僧人大错在《鸡足山指掌图记》中对石钟寺片区作这样记述:“过倚杖溪逍遥桥,为大乘、大士、大智、净觉、极乐、宝莲诸庵,此后有幻住庵、蓝陀寺。稍前为圆通寺,右即西竺寺,北转为龙华寺、卿云庵,西有万寿庵。西北上为大觉寺,寺正对息阴轩。右转过溪,为千佛寺、观音寺、法华、灵源二庵,上坡过响雪桥为寂光寺。”可见这里是寺院庵堂较为聚集的地方。

边听小袁讲解,边慢慢行走,前方变为陡坡,游道呈“之”字形蜿蜒在高坡树林中。其实我曾经到过皇姑墓(坟),爬的也是这个坡, 那是1993年3月初,为修建鸡足山沙址至祝圣寺的旅游公路,时任县人民政府县长的孔化龙带领相关部门人员徒步踏勘公路线路及走向,下午,部分人员由县委统战部苏敦等带领,考察皇姑墓(坟),只是那时只有林中便道,比较难走。现在已经修建了游览石道,迂回前行,比较好走。

游道前方古树林中,一株奇特的古树吸引了大家。小袁介绍,这就是鸡足山“五指树”,树的主干像人们的手腕,大约两米多的地方呈五指向上生长,左看右看都像一只大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爬完陡坡,前方稍微平缓。小袁介绍,前方就是兰陀寺遗址。这里背靠九重崖,下临大觉虚云寺,视野开阔。同行的树荣老师是鸡足山沙址本地人,他说小时候经常与大人一起到这些地方捡香菌,只是好些年不来,有些生疏了。有关兰陀寺,我们知之不多,简单看后直奔皇姑墓(坟)。

皇姑墓(坟)就在兰陀寺旁边,游览石道刚好修到兰陀寺旁边的小箐。跨过小箐,再爬一个小坡,前方密林中修复后的佛塔、古墓就隐约可见了。这里地势平坦,四周苍松翠柏,环境清幽。

记得1993年来到这里时,佛塔、古墓破烂不堪,碑心石被砸碎到处乱扔,楹联的字迹也不可辨认,目睹伤情。2022年3月,在宾川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协调鸡足山虚云寺、五华庵、佛塔寺、迦叶殿等寺院筹资70余万元,对大觉寺僧塔进行抢救性修缮。修缮工程得到了大理州文物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的大力支持,工程于2022年3月15日动工,2022年6月20日竣工。

大觉寺僧塔建在不规则的平台上,占地面积约830多平方米。现保存有7座僧塔,砖石墓3座,均为坐西向东。皇姑墓(坟)在原址修复,位于平台的西北面,为半圆顶砖塔,碑心为大理石,刻有“大明皇姑之墓”,两边为收集到的原石刻挽联,左联为“马鬣封崇金粟身”,右联为“峨嵋皈依鸡山果”。

2022版《大觉寺僧塔修缮碑记》记载:鸡足山大觉寺(今虚云寺)僧塔位于寺西北二里处,自明朝以来,为寺僧藏骨之所,现存僧塔七座,砖石墓三冢,其中:有墓名皇姑坟,为明皇姑埋骨地。緣起说法众多,或曰明太祖朱元璋之女来寺出家;或曰明万历间,朝廷颁藏经予大觉寺,并赐住持紫衣袈裟,遂有皇姑来寺出家;或日明亡后 偏居西南之永历帝的亲眷在寺出家。

好友树军在《凄风苦雨皇姑坟》一文中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传说,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个漂亮的妹妹,夜梦中梦到南方一座名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山峰竞秀,雪云映照、日海凝光;林泉交错、奇峰嵌寺;苍藤古树、缨络万千;奇花异草,争奇斗妍。就产生了到南方寻找此名山的意念,于是闷闷不乐。朱元璋问其原因后,遂答应了妹妹的要求,年仅二十岁的皇姑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云南鸡足山。从山麓到达山顶,果真与梦中景致完全一样,依依难舍鸡足山,于是产生了在山中修行的念头。当然皇姑游山,决不是空手而来,而是带了大量的珍宝,她在鸡足山中兴建了一些寺宇,在大觉寺开始削发修行。她消除尘念,苦修佛经,得到师兄师妹的敬重。有一年大觉寺遭火灾,其她师兄都抢财逃难,而她却冒险把几位长老从寺内救出。后在皇姑的带领下,被火烧的大觉寺又重新建起来,而此时的皇姑也垂垂已老。说也奇怪,寺院建好开光的那天,皇姑坐在大殿数珠念佛时,天空飘下一朵五彩祥云,直飘入大殿。当人们惊奇地跑去看时,皇姑已闭目长眠。而从飘出殿外的那朵五彩祥云上看,却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乘云直上。人们都说,皇姑已修成正果,到佛祖身边去了!

2022版《大觉寺僧塔修缮碑记》载:所有塔墓共葬有僧尼三百余位,可见当年大觉寺必是广兴殿宇、高树法幢、缁素云集、用功办道、弘扬法化、永扇慈风。现保存并修复的墓塔有7座,当地传统砖石墓葬3座,均为坐西向东,从南向北,依次为1-10号。其中6号墓塔碑文记载“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辛巳孟春(三月)”立,5号僧塔碑龛的碑文右侧刻有“崇祯■■■■岁在辛巳孟春月立”,中间刻有“衣■门恩师徧周讳可全觉灵”等碑文,可以判断5号僧塔为大觉寺徧周的墓塔。其余墓塔墓碑破坏严重,不能准确判断其史建年代。

据载: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高僧儒全禅师向大理杨宗尧募化建成寺院。万历三年(1574年)姚安土官高凤增建殿堂,取名觉云寺。万历十七年(1589年)慈圣太后颁赠《大藏经》一部,并御赐住持本安紫衣袈裟。万历三十年(1602年)住持可全禅师扩建,更名为大觉寺。可全,号徧周、遍周(?-1641), 鹤庆人,俗姓李,16岁到鸡足山,皈依月轮。万历十七年(1589)皇后降敕,颁藏各省名山,无心奉旨与妙峰同赍宝藏至鸡足,在山开阅藏,制场百期。可全从无心禅师披剃,居大觉寺侍无心老人,侍师数年,后成大觉法席,门下百人,知名者有周理,号彻庸。徐霞客到鸡足山的第一天就下榻在大觉寺,当时可全是大觉寺的高僧。

大觉寺僧塔见证了明清时期鸡足山佛教文化的兴盛与繁荣,是研究鸡足山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宾川县珍贵的文化遗产。2021年12月,大觉寺僧塔作为鸡足山墓塔群的一部分,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文/ 杨宏毅

编辑/ 杨宏毅

责编/ 张 玲

审稿/朱晓天

终审/ 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