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宾川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学习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涵养情操,滋润心灵,积蓄力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老师经常给我们一节课来看书,也让我们读古诗词,然后我就习惯读书了。”来自宾川县偏远山区拉乌乡拉乌完小9岁的崔思敏说道。他将这种对古诗词的阅读变成了热爱,又将这份热爱升华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于是,在学校的教室里、放牛的山坡上、清幽的核桃树林间……崔思敏背诵中国古诗词的声音变成了一首绵长动听的音乐飘荡在拉乌乡的蓝天碧水、幽谷山间和茂盛核桃林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崔思敏对中国古诗词的挚爱得到了上天的垂青,2023年1月,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荣幸地受到央视诗词大会节目组的邀请,经过“大浪淘沙”环节脱颖而出,随后,走上了《2023中国诗词大会》主舞台的黄河队,并在第一场主题为“欢喜”和第六场主题为“本来”的诗词对抗赛中荣获两枚金徽章。

 

  谈起对古诗词的热爱执着不解之缘,崔思敏说:“3岁时父亲为他买的会读几百首诗词的‘大耳朵图图’电子小玩具熏陶下,自己就喜欢上了读古诗。上学以后,在老师的引领下,自己更喜欢阅读,他只要有时间就去学校阅览室阅读图书和古诗词。放学后,去放牛时也读古诗词,在家就把学到的古诗词背诵给父母亲听。”谈及以后的理想,崔思敏说:“想成为一名语文老师,长大后学成回村把外面的世界带回家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出去再回来建设家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玩具打开了崔思敏对古诗词的热爱之门;学校教育把崔思敏带入了古诗词的殿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赛把崔思敏带入一个广阔的人生舞台;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壮美、之广博、之精深的古诗词把崔思敏带入了为家乡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志存高远的精神世界。

    

“以榜样为楷模”,崔思敏已成为全县学生学习的榜样,全县193所学校都建立了图书室,每所学校都积极倡导课外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图书室里一本本书籍中蕴藏的丰富知识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天窗,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一个个富有哲理的中华文化典故将中华文明的种子点播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当中华文化的火种在一代代中华子孙中赓续不断地传承,延绵不断地传播,各族人民也不断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力量。

                     


文/胡雪梅 

编辑/张玲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