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行宾川:⑧ 观玉龙飞瀑


【原文】“瀑布从西南透峡,玉龙阁跨之。由观瀑亭对崖瞰瀑布从玉龙阁下隤降,坠崖悬练,深百余丈,直注峡底,峡逼箐深,俯视不能及其麓。然踞亭俯仰,绝顶浮岚,中悬九天,绝崖隤雪,下嵌九地,兼之霁色澄映,花光浮动,觉此身非复人间。天台石梁,庶几又向昙花亭上来也。时余神飞玉龙阁,……但觉杳然有花落水流之想。”

——《徐霞客游记》 

明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初四日,徐霞客在悉檀寺吃过早饭后即外出考察,“顾仆言大士阁后有瀑甚奇,从此下不远,从之,即逾脊。脊甚狭而平,脊南即瀑布所下之峡,脊北即石桥所下之涧,脊西自息阴轩来,过此南突而为牟尼庵,尽于大士阁者也。脊南大路从东南循岭,观瀑亭倚之。瀑布从西南透峡,玉龙阁跨之。由观瀑亭对崖瞰瀑布从玉龙阁下隤降,坠崖悬练,深百余丈,直注峡底,峡逼箐深,俯视不能及其麓。然踞亭俯仰,绝顶浮岚,中悬九天,绝崖隤雪,下嵌九地,兼之霁色澄映,花光浮动,觉此身非复人间,天台石梁,庶几又向昙花亭上来也。时余神飞玉龙阁,遂不及南下问大士阁之胜,于是仍返脊,南循峡端共一里,陟瀑布之上,登玉龙。其阁跨瀑布上流,当两山峡口,乃西支与中支二大距凑拍处,水自罗汉华严来,至此隤空下捣。此一阁正如石梁之横翠,鹊桥之飞空,惜无人居,但觉杳然有花落水流之想。阁为杨冷然师孔所题,与观瀑亭俱为蒋宾川尔第所建”(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924页)。从这段文字中看出,当年徐霞客身临玉龙瀑布时,已忘情于己,心与山水相融。

徐霞客到鸡足山牟尼庵后观玉龙瀑布,这是在牟尼庵后观瀑亭观玉龙瀑布最令人遐思飞扬,沉浸忘我的境界和文字。他写下了“三支东向谁为钥,匹练中悬万壑前。鼎足共瞻鸡在后,涛头忽见马争先。珠玑错落九天影,冰雪翻成双璧喧。我欲倒骑玉龙背,峯巅群鹤共翩翩。”的著名诗句。每临此皆不觉神思飞扬,感应到徐霞客“觉此身非复人间”的超然和愉悦。

玉龙瀑布

玉龙瀑布又称大龙湫,源自天柱峰金顶寺下海拔3100多米的龙王泉,流经仰高峡,纳滴雪崖、兜率庵石洞和真武洞三泉成三献水,穿林破雾,奔流而下,到达落差60米的滴水崖,界破青山,形成玉龙瀑布,这就是鸡足山著名的八景之“飞瀑穿云”。



关于玉龙瀑布,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2500多年前的一天,迦叶尊者邀请丽江玉龙雪山王来共习佛法。玉龙雪山王愉快地接受了邀请,第二天便带上最宠爱的小龙女来到鸡足山。在山期间,玉龙雪山王每日与迦叶参究佛法,小龙女无事就四处游玩,被鸡足山奇特的自然风光给迷住了,说什么也不愿随父王回玉龙雪山。玉龙雪山王只好把小龙女托付给迦叶照看。后来,小龙女在迦叶的开示下皈依了佛门,在鸡足山中潜心修行。得道后将龙体变幻成一个大瀑布,挂在她最喜欢的青崖上,调节四季流水,浇灌山下良田,造福百姓。山下百姓为铭记小龙女的恩德,起名为“玉龙瀑布”,让其美名世代相传。


玉龙瀑布形态无常,因季节不同展示出的景观亦不相同。夏秋雨季,山饱水丰,玉龙瀑布如天河倒倾,如万马跳崖,飞花溅玉,水雾迷朦,气势磅礴,声震百里,景象十分壮观。若天晴日丽,阳光照射水雾,化出数道彩虹,环绕洁白的瀑流,鲜丽夺目,美不可言。雨后天晴时,云填深谷,瀑流倾泼云中,绘出飞瀑穿云的壮丽景观。明代曾化龙曾用诗生动地描绘出了“飞瀑穿云”奇景:

    高岩千尺碧流通,

    引雾牵烟乱远风;

    回首晴空无雨色,

    玉龙斜挂白云中。

徐霞客曾两次游览玉龙瀑布,并将玉龙瀑布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作了对比,惊叹:“与匡庐同,不得分大小观也”,也就是说玉龙瀑布与庐山瀑布同样美,不因其小而逊色。




图文/ 杨宏毅  李文海  

资料来自《霞客游踪》

编辑/ 杨宏毅

责编/ 王翠芳

审稿/ 朱晓天

终审/ 杨凤云  吴洪彪

协办:宾川县徐霞客研究会

鸡足山旅游投资公司营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