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行宾川:⑾ 过五华、万寿“俱不入”


【原文】过无我、无息二庵。其下即为小龙潭、五花庵,已在悉檀寺右廓之外,而冈陇间隔”(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923页)。

由迎祥寺此渡涧,仍去中界而入东之界。溯水而北,过龙泉庵,五华庵”(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1213页)。

 

【原文】从寺西一里,渡兰那寺东南下水,过迎祥、石钟、龙华,其南临中溪,即万寿寺也,俱不入。西北约二里,入大觉”(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1208页)

五华庵

五华庵,明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初三,徐霞客从莘野静室到悉檀寺途经无我、无息二庵时,在游记中这样记到:“过无我、无息二庵。其下即为小龙潭、五花庵,已在悉檀寺右廓之外,而冈陇间隔”(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923页)。这里将“五华庵”记作“五花庵”。而在八月二十日的游记中则记作“五华庵”。其时,徐霞客由圆通庵到悉檀寺,离开圆通庵一里后“由迎祥寺此渡涧,仍去中界而入东之界。溯水而北,过龙泉庵,五华庵”(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1213页)。

五华庵,庵名源于禅宗“一花开五叶”。因为古时“花”字和“华”字通用,所以庵名把“花”写成“华”。 据山志记载,五华庵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僧人如月募化创建。上世纪60年代被毁。1996年比丘尼常云募化重建,1999年演诚法师扩建。五华庵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

五华庵印象  杨士斌/摄

五华庵弥勒殿供奉着弥勒菩萨,据《宋高僧传》载:五代后梁时,浙江奉化出了个怪和尚,法名叫契比,个子不高,却身宽体胖,肚子特大,号为“长汀子”。常用竹杆挑着个布袋四处化缘,因此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平时生活不拘小节,经常给人们预言吉凶,因而名噪一时。后晋天福年间(936—947年),契比圆寂于奉化。圆寂时端坐于奉化岳林寺东廊的石上,说偈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与人,时人自不识”。说毕安然而逝,真可谓生之不俗,0死亦不凡。世人因此认为布袋和尚为弥勒化身,就按他的模样塑成弥勒像,供奉于殿阁中,受人膜拜。

万寿庵

万寿庵,徐霞客游记中记为“万寿寺”。明崇祯十二年(1639)九月九日,徐霞客与僧和光从悉檀寺前往大觉寺访遍周,途中经过。在游记中是这样记载的:“从寺西一里,渡兰那寺东南下水,过迎祥、石钟、龙华,其南临中溪,即万寿寺也,俱不入。西北约二里,入大觉”(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1208页)。从这段文字所记录的“万寿寺”的地理位置看,“万寿寺”就是“万寿庵”,大觉寺就座落在万寿庵西北一里多的地方,万寿庵的山门正临从大觉寺西门前流下的山溪,与游记中记载的“万寿寺”的地理位置完全相同。


万寿庵,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僧人真松募化创建,据说是万历帝亲赐的庵名并御书匾额,同时赐紫衣袈裟、龙藏等物。清康熙八年(1669年),僧海淳重修。上世纪60年代被毁。1999年,比丘尼海福法师重建。万寿庵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千佛塔、金刚塔、放生池、弥勒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大雄宝殿内供奉横三世佛,大雄宝殿门两边悬着一副修建观音殿时挖出来的楹联:“法界自天开,现出真空色相;禅机随境悟,添来活拨祥云。”台坎的左边供奉着忠勇侠义的三国名将关羽,手持偃月大刀,威风凛凛。右边供奉着被称为佛门“神行太保”的韦陀菩萨,英俊威武。

院内塑有滴水观音像,矗立在弥勒阁前的千佛塔上铸有1000个佛像,金刚塔上铸有整部《金刚经》经文。两座铁塔造型和高度一致,四方七层 ,高9.9米。这里环境清幽,古木参天,庭院清静,适于静修。

    万寿庵  杨士斌/摄




图文/ 杨宏毅    

资料来自《霞客游踪》《游在宾川》

编辑/ 杨宏毅

责编/ 张 玲

审稿/ 朱晓天

终审/ 杨凤云  吴洪彪

协办:宾川县徐霞客研究会

鸡足山旅游投资公司营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