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烟后闲田”套种豌豆实现“一地两收”

秋末冬初,乔甸镇雄鲁么村的田地里,整齐排列着的烤烟秆、玉米秆,又染上了郁郁葱葱的绿。一株株绿油油的豌豆苗正“顺秆而上”,长叶牵藤,开花结果,秋后的土地还未荒凉,就又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往年,雄鲁么村大春季种植的主要作物都是烤烟和玉米。如何实现大小春季的有效衔接,让地不荒、人不闲,一直是雄鲁么村群众的期盼。

近年来,乔甸镇积极探索实践农业发展新路子,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积极探索群众增收的产业发展路子,引导雄鲁么村群众套种甜脆豌豆,充分利用烤烟、玉米采收后剩余的闲置资源,减少农户就地焚烧烟秆、玉米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经过几年的尝试,烤烟地、玉米地套种甜脆豌豆的种植模式在雄鲁么村已经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实现了“一地双收”。

为确保烤烟田套种秋豌豆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乔甸镇采取“党总支+产业大户+种植户”的发展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邀请县产业技术部门深入到村、组开展各级各类烤烟田套种秋豌豆种植技术现场培训和“一对一、一对多”技术咨询指导服务,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发挥产业大户的“头雁”效应,通过示范种植创造良好效益消除群众心中顾虑,引导周边群众种植,为该产业提供带动效应。

“我们村的习惯都是一年就种一季烤烟、玉米,收完烤烟、玉米土地也就闲置了,烟农们也找不到其他路子,基本上松闲下来,收入很单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带着我们找出路、想办法,通过考察学习,引进了豌豆种植,我们村‘两委’通过召开群众会、组织代表外出学习、邀请技术人员进村培训指导等,带领群众在烤烟地、玉米地套种豌豆,全村套种面积稳定在1000亩以上,价格也相对稳定,与不套种时相比收入翻了一番。今年,全村种植了1200余亩,预计收入840万元左右。”雄鲁么村党总支副书记安建龙说。

种植模式创新发展促进全镇各族群众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据了解,今年乔甸镇全镇套种豌豆3200余亩,产值将达2500万元,让原本闲置的“烟后闲田”实现“一地两收”。


图文/张鹏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