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营镇:风吹蒜苔香 农户采收忙


近日,大营镇7000亩大蒜陆续迎来采收期,首先上市销售的就是蒜苔,田间地头浓浓的蒜香伴着丰收的喜悦,交汇出一曲产销两旺的动人乐章。


走进大营镇的田间地头,一株株蒜苗在阳光的照耀下青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着浓浓蒜香,到处都是蒜农忙碌的身影,在蒜农们轻巧灵活的手法下,一根根白嫩青脆的蒜苔“拔地”而出,不一会儿就是一大把,一捆捆鲜嫩的蒜苔装上运往外地的货车,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蒜农们的脸上。

“今年我家种了13亩大蒜,现在正在收蒜苔,产量还可以,每亩能卖8000元左右,种大蒜后我家的经济条件都变好了。”大营镇大营村委会团山村蒜农朱冬一边捆蒜苔一边说。


大营镇位于宾川县西部,土地资源和物产丰富,依托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出产的蒜苔口感脆嫩、辣中带甜,成为春天人们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凉拌手撕蒜苔、蒜苔炒肉、腊味蒜苔……芳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

质优价好的蒜苔不仅让蒜农得到了实惠,同时也给收购商带来了商机。每天傍晚,在乡间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收购蒜苔的车辆,收货商直接进田预定收购,通过询价、议价、过秤、装车,收购商们也满载而归。

大营镇大营街收购商张爱学:“我们每天下午都在大营镇各村定点收购,今年的价格8至10元每公斤,大营镇的蒜苔品质也很好,最近每天能收10吨左右的蒜苔,每天交易额在10万元左右。”

据了解,大营镇今年种植大蒜7000亩,预计产值1亿元,大蒜种植成为了群众致富增收的“小季”支柱产业,拨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蒜盘”。为保障农户销路,降低大蒜种植价格不稳定的风险,大营镇积极探索线上发展路径,拓宽农产品外销和群众增收渠道,保障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大营镇把发展农特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需施策,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规模化上做文章、出实招,让农特产业成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图文/马晓燕 王欣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