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水果之乡】宾川县:企业联产业带农民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近年来,宾川县依靠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水果产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不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企业与农民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联产业带农民”的发展模式将宾川水果产业引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阳春三月,宾川县云福公司万亩柑桔示范园里,金灿灿的桔果缀满枝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拉乌乡务工人员罗永军身着蓝色工作服正忙着在田间修剪小果。五年前,他来到云福公司打工,在这里学到了专业的桔果种植管理技术,目前,他经手管理的果树有6000多棵,种出的果子一年比一年好,如今,开上了小轿车的他已从村里的脱贫户摇身一变成为了基地的种植能手。





拉乌乡脱贫户 罗永军:“基本上每年的收入有十万元左右,我们在老家两个人一年也就挣得到五六万元。”




来自弥渡县牛街乡的李增祥在柑桔基地务工已经有七个年头了,通过自身的吃苦耐劳和勤奋好学,他从什么都不会的种植小白一路成长为了技术骨干,收入也日益增多。





弥渡县牛街乡务工人员 李增祥:“我才来的时候欠帐十万元,通过培训学习了新技能,现在已经把欠账还完,还有了存款。”




宾川县云福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宾川县首家被认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现拥有葱蒜加工厂、优质葡萄科技示范园、柑桔无病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柑桔示范园及年加工10万吨柑桔智能化分级包装及冷链物流中心。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72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12亿元,固定用工600余人,临时用工12万人次,临时用工工资发放2000余万元。

云福公司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积极创建“家庭+承包”模式。投入1500万元,建设标准化田间管理房150套,免费为家庭式务工人员提供住宿并配齐生活设施,吸纳宾川县内及周边县市的“夫妻工”以管理户身份入园负责田间生产,政府积极协调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就地就学。并为员工创造食宿、培训、务工等良好环境,让务工人员找到家的温暖。生产种植中,所有的农药化肥、技术等全部由公司提供,每户管理40亩到100亩,每户最少管理5000棵树,最多能管理10000棵树。





宾川县云福公司万亩柑桔示范园负责人 曾志军:“他们的收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每一棵树的管理费,第二部分是他们管理的果树产出的商品果是以两毛三一市斤结算。以一户5000多棵树来算,他的管理费加分红,一般的约有14万元一年,好的将近30万元。”




目前,云福公司稳定带动就业600人以上,每年用工总量达12万人次。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柑桔5000多亩,带动就业1200余人。在园区从事生产管理的300余名产业工人逐步向“职业果农”转变,部分优秀的田间工人和生产片长被县内外柑桔生产企业聘用为技术员或农场管理者,孵化出了更多的技术人员或企业主。





弥渡县牛街乡务工人员 李增祥:“我自己学了技术给人家种了2000多亩。”




近年来,宾川县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水果种植加工企业,仅龙头企业就有4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8家;有农民合作社750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2023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万元,高于全国1千多元、高于全省6千多元。

图文/张镔 王静红 周云曦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