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宾川海稍村:基层自治有妙招 和美乡村新样板


近年来,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委会以“党建强、乡村治、百姓安”为目标,在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治理模式上持续发力,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走进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委会大椿树村,依山傍水、绿树环绕,绿油油的葡萄藤折射出绿意盎然的生机,大棚里的村民忙着折芽、除草,留下一阵阵欢声笑语;志愿者正在清扫廉政文化广场,把村庄打理得干净整洁,一幅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跃然纸上。这正是大椿树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经验带来的成效。

大椿树村位于风景秀丽的海稍水库东岸,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村集体在村庄容村貌整治等公益性事业上劳动力不足,村集体组织活动面临重重困难。为破局解难,村党支部和村组干部一班人经过深入研究和征求村民意见,对症下药,探索出“清工结账”的基层治理模式,对村里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投劳进行货币量化,采取工时记录制度,每户一手册,对每次出工情况记录盖章生效,年终以现金形式进行结算、平衡找补,“多劳者进钱,少劳者掏钱”。
“我们大椿树村为什么实行‘清工结账’,就是让群众有力的出力,无力的出钱。实行‘清工结账’这个制度后,我们大椿树村95%以上的村民都感到相当满意。”大椿树村党支部书记龚万寿谈到“清工结账”时一脸自豪。

一事一议制定出的“清工结账”制度解决了村民自身发展与村集体公益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了村内公益事务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大椿树村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多年未发生一起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力引发刑事命案,村容村貌更加绿美,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乡风文明更加凸显。



村庄自治出成效,行业自治出绩效。海稍鱼是享誉国内外的美食品牌,更是海稍村群众致富的“法宝”。在“清工结账”的经验启示下,海稍村加大探索力度,探索出“党支部+协会”的海稍鱼餐饮行业自治模式,通过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统一服务、统一门面的“四统一”经营模式,规范市场秩序,夯实“诚信经营”口碑,让海稍鱼餐饮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实现扩面提质,带动群众增收,规模效应凸显。

“我们这个协会成立以后,整条街明码标价,让我们服务更加规范。目前,这条街有二十多家商户,我们的收入从原来的每家几万、几十万,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万,去年我们这条街总的收入在两千万左右。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去年共计为群众增收两百多万。”海稍鱼餐饮联合会会长安东化道出了海稍鱼餐饮产业快速发展的秘诀。


海稍村基层治理成效的推动下,葡萄、柑桔、文旅、餐饮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2022年,海稍村成功创建为第五批“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海稍村委会在五治融合的带领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居环境得到了提升,邻里关系好了,矛盾纠纷也少了,人民群众有很好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谈到海稍村的基层治理成效,海稍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娇深有感悟。
图文/赵庆玲 唐方香 温昌盛 张紫阳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