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纸扎、洞经音乐……“非遗”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7日,大营镇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萂村完小拉开序幕,非遗传承人们化身“老师”,吹、拉、弹、唱尽显绝活,为学校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


活动现场,非遗展区人气火爆,精巧的手工艺作品、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引得大家不时驻足流连,认真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解文化渊源。按捺不住心动的学生们,争先恐后纷纷体验纸扎、剪纸、刺绣等项目和学习三弦、二胡、笛子的演奏。非遗传承人耐心、细致地示范指导,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又快又好地扎好了一个个精美的纸扎、很快了解了二胡的演奏技巧。



非遗传承人 张宪荣:“我们非常高兴参加这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以面对面的形式向学生教学非遗项目,和学生一起吹、拉、弹、剪、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非遗技艺,并把其传承好。”


最后,师生们期待已久的非遗展演精彩亮相,师生们同台展示精彩绝活,《黄洋扁担》《天女撒花》等洞经音乐一曲接一曲,《绿美乡村靠大家》大本曲弹唱、《我是大理小金花》霸王鞭表演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充满活力,赢得台下师生的阵阵掌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千年沉淀的智慧结晶,本次活动采用“宣讲+展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非遗之美,用心感受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文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


萂村完小三(2)班学生 李云波:“今天的活动我非常开心,非遗传承人们带领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我最喜欢的是纸扎,纸扎的制作过程非常有趣,做出来的东西很精美,希望学校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学习体验更多的非遗技艺。”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到了非遗文化,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许多学生表示,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历史,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萂村完小三(2)班学生 杨妙霖:“今天我体验了傈僳族的火草衣制作,知道了火草衣的制作原料和制作过程,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也希望这项非遗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图文/邓永凤 马晓燕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