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镇甸头村:从“民心所盼”到“心桥相连”,以实干诠释为民初心
在宾川县鸡足山镇甸头村,一座崭新的马桥横跨炼洞河,连通了南京庄、福田庄、西边村等沿线村庄。对于两岸320户1000多名村民而言,这座桥不仅结束了十余年“汛期绕道、日常危行”的历史,更见证了村党总支将群众“盼的事”变成党组织“干的事”的坚定承诺。
从“危桥”到“连心桥”
把群众“烦心事”办成“头等事”
“以前河上只有两根木头搭的简易桥,下雨湿滑,汛期根本不敢走,绕道又要多走3公里。”西边村村民王秀军回忆道。一座安全可靠的桥,成了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甸头村党总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推动新马桥项目落地。从桥基开挖到桥墩浇筑,从桥面吊装到护栏安装,今年5月,这座“连心桥”终于在主汛期前建成通行。“现在桥修好了,三轮车都能安全过去,不仅方便了群众,更温暖了群众的心。”甸头村党总支书记魏育鲜说。
从“单干”到“共筑”
党建引领“撬动”多方力量共建家园
党组织的战斗力,不仅体现在争取资源,更体现在发动群众。在东邑村,一条700米长的田间路曾经坑洼不平、晴通雨阻。在村党总支带领下,70户村民自发捐资6万余元,党员带头投工投劳,仅用一周多时间就将泥巴路变成了通畅的水泥路。
“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关键作用,以群众自愿参与的方式,共同解决村里的事情。”魏育鲜介绍,自2016年以来,甸头村通过“党建+群众自愿参与”机制,已修路12条6000多米,挖沟20多条1500多米,群众自愿捐资近30万元。
福田庄村特殊困难户周兰老人家门口杂草丛生,存在安全隐患。村党总支牵头协调砂石料,老人自备水泥,支部书记出资运费,党员群众一起动手,为老人硬化了庭院。
小小庭院,寄托着民生的向往;条条道路,联通着致富的希望。近年来,一组亮眼的数据记录着村里的变化:村党总支争取各类资金,完善了4项水利设施,修建的2000多米沟渠,不仅润泽了良田,更畅通了村民的心田;13条总长4000多米的新建道路,如同毛细血管串联起散落的村落;连同马桥新建、庭院硬化在内的13项民生实事,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从“堵心”到“舒心”
综合治理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幸福生活,既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厚实。在大力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甸头村党总支更在矛盾纠纷化解、人居环境提升等治理“软件”上深耕细作,让乡村由内而外焕发新颜。
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参与全镇“党建+网格+警格”治理体系建设,建立“一线排查+现场调解”机制,成功将数十起邻里争执、家庭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面对长期困扰群众的河道堵塞、道路不通问题,党总支敢于动真碰硬,组织力量清理被占用的公共河路,并科学埋设涵管,彻底打通了阻断多年的“民心路”。同时,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响应,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春风行动”,清理垃圾、清沟除淤,让曾经的“堵点”变“亮点”,“痛点”成“赞点”。
如今,在甸头村,从桥通路阔到水清岸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处处映照着党员躬身一线的身影。甸头村党总支以实干凝聚党心民心,将这把用担当铸成的“金钥匙”,交到了人民群众手中,共同开启了乡村治理的“幸福画卷”。
图文/林珊 唐方香
编辑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