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一辈子的合格党员”,这位“喜寿”老人这样践行誓言!

平川镇东南角牛角山下,有一个静谧安详的村庄——“干地村”。这里青瓦白墙,绿荫掩映,洁净的水泥小路穿插其间,连片的冬桃园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偶有孩童嬉闹、羊群漫步,小村庄到处呈现一片和谐美满景象,这般富足安宁,离不开被大家昵称为“老太君”的李翠芝的带领!

李翠芝,是原古底村委会干地村的村民小组长,虽已77岁高龄,但老人看上去却也还硬朗精干。从20岁兼任村妇女主任至2016年卸任,她已为干地村勤勤恳恳奉献了50多个年头!在50多年的时光里,妙龄少女已皓首苍颜,如今她已是四世同堂,但唯一不变的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初心。五十年如一日不计私利地为干地村的发展奔忙操劳,赢得了全村人的信赖与尊敬。拥有50年党龄的李翠芝老人虽只是小学四年级文化,但学习党的理论从不落后。谈起“三个代表”“群众路线”也毫不含糊。她说,她最看重的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条,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她就决心要用为民服务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人。她心里是这么念着的,同样也是这么做的。


干地村的穷,穷在缺乏产业支撑上,为了彻底改变干地村贫苦落后的局面,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李翠芝没少在产业发展、致富增收上花心思下功夫。1982年起,她便带领着村民们种植烤烟、苦良姜,几年里,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里的茅草房也陆续变成了大瓦房。但是,随着国家逐步开始控制烟草产业规模,加之大量种植苦良姜遭遇失败,李翠芝开始思考如何持久地发展村里的产业。多方考察后,她觉得种植冬桃大有可为,但如何才能带动村民发展冬桃产业呢?几经权衡,她决定先在自家地里做试验。得知此事,首先站出来反对的便是她的家里人,“娘,我们自己也是老农民,我们也巴望着这几亩地过日子啊!你都用去种桃了,这说不准的事,万一失败了,一分钱都拿不回来,我们一家老小可怎么过啊?!”面对晚辈们的反对和质疑,李翠芝耐心劝导道:“正因为有风险,我才要走在前啊!即使真的发展不成功,也不至于给村民带来什么损失。但如果成功了,就能带动大家都种,那就是条致富的新路子啊。”正是李翠芝的这种为民情怀深深打动了子女们,在她的尝试和带领下,村里陆续开始种植冬桃,群众没钱买苗,她就多方去争取资金,种植缺少技术,她就到镇上和县里请专家,冬桃收获是,她还帮各家各户协调人手进行采摘……如今,百亩冬桃园已然成型,致富的金果果在干地村生了根,而说起这一切,村民们最想要感谢的就是李翠芝!

干地村的苦,还苦在缺水上,这始终是让李翠芝夜不能寐的心病,几十年里,她带领着村民一直在为解决水的问题而奔走努力。记得2011年3月底的一天,由于旱情加重,将近70岁高龄的李翠芝带领着几个村民到处寻找水源,最终在远离村子的后山找到了一处水源点,可因为没有资金,把水引到村里成了难题。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李翠芝毅然决然用家里的贷款证贷了五万元钱,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城采买材料准备施工。一位古稀老人的奉献精神和干劲,深深地感染了村里的每一个人,大家纷纷出工出力,仅十来天,就把救命水引到了村里。施工期间,为了保障来之不易的材料的安全,很多个夜晚,老人更是和村民一起住在山里看守施工材料。

“您垫出去那么多钱,万一在上面争取不到资金,那怎么办啊?”面对这个问题,老人很平静地说:“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想着尽快解决村上的饮水问题,没有水,大家伙真是无法生活……”

走进如今的干地村,不论问及男女老少,对李翠芝老人都是满心的尊敬和赞许,五十多年间,她为村里做的事数不胜数,村庄发展处处都有她奔劳的身影,处处都凝聚了她的心血:男人外出打工了,她就带着女人们学科技、学知识;村里人有病痛需要到外面就医,她就帮忙联系车子,有的还亲自陪着去;带领村民开辟简易公路、建设沟渠,她自掏腰包给大家买水买饭;少数村民不愿搞门前卫生,她就带上扫帚亲自去扫;为解决大家的吃水用水问题,她花光家里的积蓄为村里打井;大春生产村民们都忙的时候,她就主动承担起沟路保养、清淤工作……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做这些的时候,她只说了:“既然村民们信任我,把我选到这个位置,我就会认真干下去!”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口号,这是一位老党员朴实而震撼人心的誓言,也正是因为要信守誓言,李翠芝坚持着每年为村里干几件实事,日复一日,润物无声。

李翠芝老人作为最基层的村组干部、妇女干部,用自己朴实的行动带动了当地的发展致富,村里的人常说,很多年轻人出生时都是李翠芝接生的,她也真的是把大家都当成儿女了。的确,如果没有待民如子的情怀,怎能倾尽所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一方百姓奉献一生!在她的心里,因为自己是中共党员,所以为了全村人的幸福安稳,吃苦受累中也饱含着甜,她的事迹也一直在村里传颂,时刻警醒和激励着一代代的年轻党员:做一时的合格党员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合格党员!








平川镇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