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带贫益贫显成效

在推进脱贫攻坚“两防一抓”工作中,宾川县创新探索出云福公司柑桔产业扶贫车间“就业+技能”双提升扶贫模式,让无技术、无资金、无稳定收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车间转变为田间工人和三级片长、进而晋升为二级片长,为小农户和现代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了实践路径。昨天,我们给小伙伴们讲解了第二步——就业脱贫,技能提升促“蝶变”。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解第三步——合作共赢,带贫益贫显成效。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合力,成功打造出了云福公司柑桔产业“扶贫车间”,将昔日的荒山荒坡和山地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成为了社会各方和贫困户合作共赢精准扶贫的宾川样本。一是探索出了“就业+技能”双提升扶贫模式。在国家和地方产业扶贫政策引领支持下,探索出了创新政策组合拳“化零为整”管车间的扶贫车间建管机制。贫困户在扶贫车间稳定就业、在生产片区“田间课堂”实战化培训和月生产管理例会中提升技能,“底薪+提成”激发内生动力,依靠技能提升最终实现自身稳定脱贫致富。同时,还带动其他贫困户以“打工”方式促进了就业增收脱贫和就业技能双提升。2017年11月以来,先后吸引了县内外27户54人建档立卡户和123户246人一般农户入住云福公司柑桔产业扶贫车间。二是该模式在县内得到广泛推广运用。贫困户“就业+技能”双提升扶贫模式,得到了县内华侨庄园、宏源合作社等规模化农业企业的复制推广,在全县农业扶贫车间中得到广泛推广运用,成为宾川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新型产业扶贫模式。部分优秀的田间工人和生产片长被县内华侨庄园和县外柑桔生产企业聘用为技术员和农场管理者。2019年以来,宾川县共建成扶贫车间14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49人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500余万元。三是实现了生产标准化和产品规范化。“一株果树留几个果,什么样的畸形果、花皮果疏出,不同部位的果怎么留,花期、幼果期用什么农药”等生产技术措施,被每名田间工人和生产片长严格按照“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要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地块和植株,执行结果被列为生产片长“底薪+提成”考核管理的主要依据,全面建立起了扶贫车间安全可靠的柑桔产品质量生产体系和稳定的产品数量供给保障。目前,基地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已通过审验,待发证。四是品牌竞争力和市场效益得到提升。2020年4-5月,扶贫车间首批2017年8月种植的62个生产片区2500亩沃柑迎来了首次采摘。在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数农产品滞销的严峻形势下,凭借车间“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生产体系,产出的1862吨沃柑优质果率达90%。 

 在“宾果儿”区域公共品牌的带动下,企业“云福”牌柑桔得到了重庆、上海、成都等外地客商的青睐,以10元/公斤的产地售价,全部销往国内大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售价比同期全县柑桔单价7.11元/公斤,高出2.89元/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862万元。


编辑/徐晓霞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