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兴业、富民、强村,柳家湾华侨社区发展记!

近年来,宾川县金牛镇柳家湾华侨社区依托被列为州级乡村振兴重点试点村的契机,把“产业兴旺”作为社区发展的首要任务,切合农业产业化已经初具雏形的实际,努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探索适合农业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不断向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迈进,实现了产业兴、乡村兴,成为全镇、全县、全州乡村振兴的典范,有效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做强产业,提升规模化

在巩固“一村一品”葡萄专业村的基础上,在山区发展柑桔产业,培育壮大石榴等后续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形成了“大产业和小产品协调发展”的格局。2019年,社区水果总面积6697亩,挂果4774亩,实现产值10224.1万元。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与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农场+农场托管”模式,实现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社区各村共计探索“合作农场、土地托管”模式150亩,带动社区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1360亩。

整合农业农村、林草、水利相关政策及项目资金,实施4000亩圭山生态百果园面山绿化工程,结合产业发展,将圭山打造成侨乡特色小镇配套的精致观光采摘园。四是抓实改革创新,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在葡萄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健全和完善鲜食葡萄包装制品、冷藏、储运及配套服务体系。同时,挖掘整合侨乡、农耕、饮食文化,依托远近闻名的“二队咖啡”“小越南”“华侨荟馆”等具有浓厚侨乡文化的知名特色饮食餐饮企业,培育发展壮大侨乡饮食文化,将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饮食文化相融合,力争将社区打造成农业观光旅游和东南亚风情旅游融合的城乡绿色生活综合体验侨乡风情小镇。同时,扶持区域内加工流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大冷链物流、加工能力建设,增加水果产业附加值,不断延伸水果产业发展的链条。四是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共培育兴宏达等二十多家新型经营主体。拓宽渠道,依托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试点县建设项目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推动“互联网+农业”有机衔接。

汇聚动能,提升专业化

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大、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成立专家工作站,共建科技示范基地。形成“专家带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带企业,企业带农户”三带模式,为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创新创业中的技术难题。目前,已设立王世平、张才喜专家工作站和宾川金牛葡萄研究所,有针对性地研究水果加工相关课题。

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农场+农产托管”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带动社区采用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种植葡萄1360亩。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共培育2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

实行“一培养二支持三鼓励四吸引”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土专家”“田秀才”人才项目库;在柳家湾社区成立了云南省终身教育宾川学习中心,打造“一个平台三个中心”,通过平台开展实用培训296场63100人次,接受现场参观学习2338场167516人次,云南省终身教育宾川学习中心在校学员达762名,积极开展种、养、农产品营销、电商服务、农机操作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2019年共培训36场次1985人次。与农业系统联系建立脱贫增收暨乡村振兴农业专业服务先锋队挂钩包村制度,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华侨社区特点和优势,吸引城市人才、海外乡贤回村创业,参与乡村振兴。

提升品质,打造绿色化

通过积极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基地备案、“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应用,实现了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村内中鼎公司完成出口基地备案9500亩。

推广以果穗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葡萄避雨、性诱剂诱虫、杀虫灯诱虫、色板诱虫等为主的一整套绿色防控技术。截至目前,村内水果生产绿色防控面积达到99%以上。其中,在葡萄、柑桔上累计推广杀虫灯30盏,有效控制虫害面积6000亩以上。

抓实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依托县级数据运营中心,富鑫经营主体在鑫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物联网示范基地1个、6个数据采集点,对田间墒情和农事操作全程实时监测,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

如今的柳家湾华侨社区产业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社区居民可支配收入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美丽侨乡建设焕发出新的活力,普写了“强富美”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提供/宾川县委农办  金牛镇

编辑/徐晓霞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