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5000多亩土地,这个村实现了“用水自由”
12月15日,鸡足山镇白荡坪村组织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对西海边至下清的4号井和二级提水站检修工程进行验收,标志着白荡坪村又一利民水利工程落地见效。
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白荡坪村驻村工作队长侯玉春第一时间冲进机房查看设备。据他介绍,白荡坪村的4号井和二级提水站已经损坏多年,电机、线路都存在问题,而村委会也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维修。进入旱季之后,除了部分村民使用自家深井水之外,当地绝大部分村民农业灌溉基本上都靠洱海水,使用不方便、损耗大、价格高等原因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白荡坪村各小组在旅游公路东边的土地,由于缺少水源,使用洱海水费用又过高等多方面的原因,基本只种植玉米,与葡萄、大蒜等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收入极低,村民们也无力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
为了切实解决村民的灌溉用水问题,驻村工作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各种设施设备的损坏程度,并积极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申请了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检修提水灌溉设施和安装路灯和其他惠民工作。
经过前后15天的施工,对损坏的电机进行更换、维修,更换老化线路,最终将地下水从西海边水源逆提倒灌到了东片区小组,管道全长超过2000米,提水落差10余米。顺利提水后,灌溉面积将覆盖全村600余户村民近5000亩土地。看着一大股水从管道奔流而出,白上村村民小组长李义兵心里也乐开了花。
李义兵说,以前公路上边的土地只能种玉米,一年的收成全看雨水,现在水通了之后大家就可以种其它农作物,好多人的收入也能提上来不少。
对于一直以来就种植葡萄等其他农作物的村民来说,这次提水也有不小的好处,一直负责管理洱海水灌溉的乔志杰就深有体会,“以前大家都用洱海水,一亩葡萄泡一次要80块钱,每年就是1000多块,而且都是固定的时间放水,用起来不方便。以后用自己的井水,估计每亩葡萄每年能省下来近500块的水费。”
下一步,白荡坪村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办法,由专人负责放水工作,并在确保群众得到实惠的基础上向群众适当收取费用,用于电费、设备维护和管理人员工资等支出。
图文/郑晓龙
编辑/徐晓霞
责编 /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