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路 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宾川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宾川农业向“绿”而行。退伍军人李俊杰抓住时机,瞄准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方向,积极利用荒山发展种养业,建设标准化禽舍,走上种养结合的循环发展之路。

一早,记者一行来到位于乔甸镇河边村委会的石榴——鹌鹑种养基地。经过严格的消毒,记者进到了鹌鹑养殖禽舍。只见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将捡蛋机上的鹌鹑蛋装入框中,而笼中叽叽喳喳的鹌鹑,正在吃着工人给它们配制的营养早餐。

与传统养殖厂需要大量工人不同的是,偌大的禽圈里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工人,基地负责人李俊杰告诉记者,这正是全自动化禽舍的好处——省工省钱又环保。

基地负责人李俊杰说:“我们的鹌鹑养殖厂,投料、捡蛋、除粪全是自动化,14万只鹌鹑三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粪污处理这些是合规的,也做到了雨污分流,真正真做到了环保。”

禽舍里的鹌鹑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则是滋养禽舍外两百余亩石榴的最佳肥料。

据李俊杰介绍,种养基地于2019年开始投建,种植石榴200余亩,建设禽舍一间,共养殖鹌鹑14万只。

进入第三个年头,种养结合的模式也给他们带来了较好的收益。今年,基地的石榴刚刚大规模挂果,由于品质好,在低迷的市场中突出重围,卖到了每公斤6.8元的价格。此外,鹌鹑每天给基地带来的收益也十分可观。

李俊杰说:“现在我们的14万只鹌鹑,它的产蛋量在1.2吨-1.4吨之间,每天的产值在12000元到15000元之间,一年在300万元-400万元。”

目前,李俊杰正在谋划禽舍的二期建设。

李俊杰说:“第二期又接连投了两圈,还要养足28万只,总的42万只。”

李俊杰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扩大种养基地规模,摸索一套可复制的经验并在全县进行推广。

李俊杰说:“通过合作社这几年的摸爬滚打,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新模式有了一定的经验,今后,我们将继续推广。”


图文/陈若男 李永松 温昌盛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