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精神 促发展】精诚团结金石开 向阳花朵电能流——宾川前所光伏项目侧记
在大理州宾川县中南部,州城镇和乔甸镇之间的山坡上,6000余个光伏支架阵列正熠熠闪光、向阳花开,汇集度度零碳绿色电能,汩汩送入千家万户……
百川汇海的力量
前所光伏项目从2021年10月20日备案,到2022年8月29日实现顺利并网发电,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了项目可研和土地、林地、环保、水保、军事、文物、社会稳定、安全评价等各项审批,经历了工程招标、设备采购、土地流转、土建施工、大件设备运输、设备安装调试、并网手续办理、启动验收等诸多环节。
这期间,有多少的工作像蜘蛛网一样交织密布,需要沟通协调;有多少技术方面的难题,需要纾困解难;遇到多少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克服突破,只有前所项目负责人张湘涛有着最为深切的体悟,可他总是谦虚地说:“尽管在项目推进的每个阶段都遇到了不同的困难,但我们身后有云南公司、地方政府、鲁地拉公司的大力支持,有建监设施‘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有前所项目部这个团队的精诚务实,让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平稳顺利。”
精诚团结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方得始终。百川汇海的力量可撼天震地,众志成城堪比金坚。
挑灯夜战“夜总会”
张湘涛,大伙称他前所光伏项目“夜总会”张总,鲁地拉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2006年来到鲁地拉电站,经历了整个鲁地拉电站的建设到生产运营,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水电建设专家,2021年10月起,负责整个前所光伏新能源项目工作。
前所项目从开工到成功并网发电,短短八九个月的时间,从一个个荒山坡,到今天的一片片光伏板满山头向阳花开,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有太多的辛苦付出,有太多前所项目部的挑灯夜战……
前所项目管理团队是从鲁地拉公司抽调的骨干,大家在水电建设是行家,可对光伏新能源却是“零基础、零起步”,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摸索着一步步前进。白天忙于奔赴各个山头、项目点沟通协调,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忙于各个局、各个委跑前期、跟踪批文;忙于和村民做工作、搞征地,有一堆忙不完的事情。各种学习、研究讨论、审查都只能在晚上进行,所以前所项目部每晚都有“夜总会”。有多少技术难题是在“夜总会”激烈讨论中攻破,有多少技术规范在“夜总会”审查,又有多少方案在“夜总会”上敲定,“夜总会”上演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有人问张总:“你们天天这样挑灯夜战、加班熬夜,累吗?”张总淡然地说:“习惯了就好,没有‘夜总会'的加持,活干不完啊。”
一面党员突击队旗帜
“有事我来协调,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位,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这是前所接入系统负责人徐刚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徐刚磊是今年6月6日从鲁地拉公司调集支援前所接入系统工作的,此时,离前所并网投产时间也只有两个多月,通信接入、并网检查、启委会和投运申请等十多项业务流程、涉及上百个报告附件需要起草梳理,与电网公司、调度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沟通对接,有许多的项目需要交织统筹。摆在徐刚磊面前的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像一座座大山阻挡在从未接触过新能源的徐刚磊面前,可他面对挑战和考验,毫不退缩,意毅决然勇挑起这份千斤重担。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盏明灯”,从此,徐刚磊这面党员突击队旗帜在前所接入系统战场上猎猎飘扬,让党员这盏明灯照亮了前所接入系统的光明之路……
徐刚磊清晰地记得接入系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送出线路T接引起的二次改造,在时间相当紧迫、费用不多的情况下,没有一家设计和施工单位愿意接活,徐刚磊往电网公司、供电局、变电站跑了一趟又一趟,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从项目经理到施工队长,仍然没有进展。这急坏了徐刚磊,可他坚信:“只要真诚沟通,让人信服,工作做到位,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单位愿意接下这“难啃的硬骨头”,送出线路顺利改造成功。
“有事打我电话,我来协调”,徐刚磊的电话经常被打爆,可他说“就在这一个个电话中,协调了一项项工作,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内心是价值感满满”。此时他胸前的党徽映照出他满脸的欣喜和自豪,党员突击队的旗帜映现在他的身后。
一位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党员
“我59岁了,今年3月份,组织上安排我来负责前所项目的生产准备工作,确保如期安全并网。刚接到这个工作,我倍感压力,突然感觉到一座大山压在身上,辗转反侧了好几个晚上……”这是一个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党员,他叫陈石桥,是原以礼河发电厂副总工程师兼安监部主任。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陈石桥带着生产准备人员来到宾川前所光伏项目上,看到热火朝天的组件安装场面、升压站的机械轰鸣,第一直觉就是无所适从,压力倍增。但是生产准备工作还得向前推进,经过几个夜晚的思考,陈石桥带领以礼河电厂的生产准备团队不懂的就问、没有的就编写、协调设备命名、收集并网协议资料、组织编写运行规程、学习调度规程……慢慢地,生产准备工作有了思路,有了计划,有了目标。
当拿到调度场站命名的时候,陈石桥会心地笑了,心里的包袱也轻松了,生产准备团队的干劲更足了,后续的工作推进也更顺畅了……一个个夜晚审查讨论,一步步的光伏方阵检查,一次次的调度返回修改终于换来了成果。
工程人的“难处”
“回你们新疆去,回你们云南去,别回家来管我……”这是总包华电科工前所项目项目经理王晓鑫6岁的女儿对他说的话,因为长时间没回家,父女间已经变得生分,此时他的内心五味杂陈。可王晓鑫说:“没办法,工程人有工程人的难处”,短暂的相聚后,又回到了云南,回到了千头万绪的工作中。
作为EPC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每天一睁开眼就有铺天盖地的事情涌上来,设计优化、业主的沟通协调、原材料的采购跟进、施工队伍的管理、监理意见的整改,还有各种会要开……,得先排排序,先干哪项、先赶赴哪个点。在各种麻烦交织中,在各种困难面前,项目部一直坚持把安全和质量摆在第一。
前所山地光伏项目,风荷载是其它地区的两倍,抗风性、稳定性要求更高,遇到的困难更大,可项目部团队,迎着困难而上,反复论证、优化设计,光伏板支架由单立柱调整为双立柱,每兆瓦可以节约钢材10吨左右,整个项目节约几百万元。为确保质量,每个光伏板支架上贴着验收责任牌,公示施工负责人的信息,确保后续出现质量问题,有因可找、有责可究。
一直坚持用精品工程高标准要求,前所光伏项目每个光伏支架外光内实、工艺精美,得到了可再生能源质量监督站专家的高度评价:“前所光伏项目的施工质量是近几年检查最好的项目!”听到这样的评价,王晓鑫所有的辛苦努力都被溶化了,内心升腾起自豪、欣喜、幸福……
不怕得罪人,只因我肩负的责任
在宾川前所项目上,有这样一个人,从山西大同来到彩云之南,从1月9日到8月29日,整整232天,一直扑在前所光伏项目建设上,没回过一天家,家里有两岁多的儿女牵挂,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有娇妻要疼爱,家里有一摊事需要他这个顶梁柱撑起,可他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选择了一个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是谁呢,他是华电和祥宾川前所项目总监王世峰。
项目投产当天,有人问他:“大半年都没回家,你想家吗?”这个西北汉子瞬间哽咽了,转过身去,抺去眼角的泪水,揉揉眼睛说:“怎能不想啊,可是当今天看到宾川前所光伏顺利投产发电了,我内心无比的骄傲和激动,我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相信我的家人也会理解支持我,这一刻我对家人的亏欠和愧疚都溶化在在这骄傲自豪喜悦里……”
前所山地光伏项目点多面广、工期短、施工人员流动性大,项目质量、进度、安全对监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更严更细的监督和检查,作为监理负责人肩上的担子和压力真不小,可王世峰说“为确保项目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环保,我们必须严格监理,我不怕得罪人,因为我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不惧困难和挑战,因为我胸前的党徽给了我力量!”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追逐阳光的人,终将收获满满的温暖。有了前所光伏的向阳花开,相信不久的将来,滇西南、滇东北、滇西北开满一片片,向着炙烈的阳光百花齐放……
图文/王丽琼
编辑/杨宏毅
责编/王静红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