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转 学


转 学

• 张若恒 

前个周六的晚上,小王同学的爸爸在电话里跟我说,由于家里人全都在金牛镇种葡萄,孩子星期和上学接送困难,所以要把孩子转学到金牛镇周边的小学去上学。

的确,小王的家人种葡萄的地方距离学校八十几公里,又是崎岖的山路,往返一次需要六个小时。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想让孩子初中到县城周边去上,六年级转出去读,初中就顺理成章的在县城周边上学,而要到中学才转很难。

我听了小王爸爸的话心里不好受。小王我教了六年,活泼、聪明,能活跃班级的气氛。但站在她父母的角度我认为也该转学。

这个周星期一下午,我远远的就看到小王的爸爸和她在公路边,爸爸在用几只塑料桶接自来水,她站在旁边。家乡的水好呀,这水来自拉乌的最高峰——五顶山,那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拉乌的人无论走多远都难舍这水,回家乡带走最好的特产就是水。在他乡的拉乌人知道有同乡要回家总会说“回来时接带我一瓶水。”我想除了这水清纯外还因此物最相思吧?但由于近年来拉乌的主要经济支柱核桃价格连年下跌,迫于生计,许多拉乌人只能告别青山绿水到外面去谋生,经常听到有人说:“做梦都想喝一口拉乌的凉水。”有一次我问一名父母在金牛镇种葡萄的同学:“你的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看你?”“水喝完了他们回来拉水的时候。”

我看到小王,我喊了一声“小王,过来。”她忸怩的来到我的面前,红着脸,咬着嘴唇,没有开口说话。她从来不是这个样子的,平时在老师面前毫无惧色,话滔滔不绝,我知道她心里难过,我就不跟她讲离别的话了,怕她忍不住眼泪,只是跟她说到新的学校要好好学习。

这孩子重感情。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美术课她给一年级时教过她的刘老师做了一张贺卡,上面画了一位美女,旁边用铅笔写着“刘老师,白天热闹的时候想不起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会想到你。”四年级结束时教过她们两年的谭老师调到另外一所学校,听说谭老师生了小宝宝,是她代表全班来向我借手机,她们要与谭老师视频看看谭老师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转学了,我真的担心她到新的学校会不开心,会想念老师,思念同学。生活中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有人说教育就是要把人心变柔软,但此刻我真的想这孩子的心再硬一点,不要让这幼小的心灵来承受离别的痛苦。

上晚读时我到教室,学生们都不约而同的问我“张老师你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说:“没有呀。”“你看空了一个座位。”我故意问“小王哪里去了?”“转学啦。”全班一起说。我看到有学生很难过再讲眼泪就要掉下来,我故意扮了一个要哭的样子,学生都笑了。我说了声“上课。”

今天(星期四)早上第二节课我提前到教室,学生问我“张老师你知道我们班要转学来一名同学吗?”我真不知道。上课时突然听到一声“报告”,全班同学大叫“小王!小王回来啦!”我示意她回到原来的座位上,我继续讲课。此时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正在用指头轻轻的擦拭着眼角。


作者/张若恒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