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四师徒”(修改)
广播长消息:
扶贫路上“四师徒”
【主持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钟英傈僳族彝族乡芝麻登村委会咪子登傈僳族村,有四位工作队员被大家亲切地戏称为扶贫路上“四师徒”。在一年多的扶贫路上,“四师徒”演绎了一幕幕感人故事。
【正文】如果说,精准扶贫工作就是一次新的取经路,单家训、陈军、蔡金波、赵福军就是芝麻登村委会咪子登傈僳族村扶贫路上的“四师徒”。
【现场同期】工作队员陈军VS群众李正荣:老父亲今天把他送出去救治了,出去到县上,有什么困难又打我电话……
【正文】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正荣的父亲因为眼疾,要送去县中医院医治。7月24日,在去工作队员驻地前,我们跟随“四师徒”当中的大师兄陈军来到李正荣家,帮忙送老人去县城,并给他们送上慰问金。
【正文】随后,我们来到队员驻地,看到他们正在整理床铺,除了有两张床是用桌子搭建的,其余队员清一色都打地铺。工作队员蔡金波、陈军告诉我们:
【同期声】蔡金波:“单老师一直都是睡地铺,风湿都睡发了,然后我们都是想办法,搞了两张桌子拼凑一下,让他到高一点的地方睡。”
【同期声】陈军:“也遇到了同样一些困苦困难,也一起克服,就这样延续下来。”
【正文】扶贫路上“四师徒”,师带徒、徒尊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推进扶贫工作,老大哥单家训怜惜之情溢于言表:
【同期声】单家训:“是一种缘分,因为这次脱贫攻坚,我们四个在拢一起同吃、同住、同干活,非常难得……”
【正文】二师弟是来自县交通局的蔡金波,一次,为了让群众清扫环境卫生,改变基本生活方式,群众说只要你一个人把院里的木墩子搬动,我就干。蔡金波二话不说搬走了木墩子。从那以后,只要他找群众做工作,基本都能做通做成。
【同期声】蔡金波:“现在看到整个村的变化,看到群众的生活变化,现在我感到非常欣慰。”
【正文】四师弟赵福军2016年2月开始下派到芝麻登驻村扶贫,现在已经快3年了。这三年,二师弟蔡金波最清楚:
【同期声】蔡金波:“(他)干了一年的驻村工作队,又干了一年的第一书记,现在又干了一年的突击队员。”
【正文】由于连续几年都驻扎在山区为扶贫事业奔忙,赵福军的个人问题也一推再推,期间虽然也有热心人介绍过几次,但几次都没有成功,赵福军一脸歉意:
【同期声】赵福军:“出去时间少,电话联系着,几个月都见不到一次面吹掉。”
【正文】对于师徒几人的努力和付出,来自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大师兄陈军一样感到很自豪。
【同期声】陈军:“老百姓不会忘记我们每一位扶贫人的背影,所以这个是我最欣慰的一点。”
【正文】现在,咪子登村通了公路、自来水,修了卫生厕,铺上了水泥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咖啡、青花椒、香叶种植,黑山羊、黑毛猪、土鸡养殖等产业不断发展,脱贫增收有了保障,村民生产生活越来越好,对工作队员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看到工作队员们还在睡地铺,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玉军感慨不已:
【同期声】李玉军:“我们都有床了,地板铺不睡了,工作队他们还睡地板铺,感谢工作队。”
【正文】正是有了许许多多的“四师徒”这样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辛勤努力,宾川县精准扶贫工作才能深入顺利的开展,并通过国家验收。
茶开昀 吴洪彪 杨宏毅 张镔 报道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