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华电宾川前所光伏新能源项目一期实现全容量发电



截至11月21日,宾川前所“农光互补”光伏一期项目已累计向社会输送电能2240万千瓦时,利用小时达373小时,连续安全生产85天。宾川前所“农光互补”光伏一期项目今年8月29日实现投产发电,11月4日一期项目60兆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云南省“6.15”项目首个投产发电的光伏电站,也是“3060”双碳目标实施后云南公司首个投产的光伏项目。

抓质量,创建精品工程
项目筹备之初就把创集团公司“精品工程”作为重要目标,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抽检”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三比、两看”的模式开展工作:一比管理者的“毅力”,二比进度的“效率”,三比效率下的“质量”;一“看”每个单位每批进场材料,从质保资料到施工现场全程跟踪;二“看”问题,除了规定的日常检查外,还实地查看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贯彻“科学管理,精益求精,建设绿色、和谐、精品工程”的质量方针,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益求精,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和工程整体移交水平,实现投运设备安全优质、高效环保,为实现全容量发电奠定牢固的基础。

聚力量,党建引领显担当
今年2月,前所项目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项目部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积极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云南公司党委和鲁地拉公司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划分“党员责任区”,建立“党员示范岗”和“青年突击队”。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党建联建,按照划分的片区联合生产准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开展项目推进攻关。克服了新冠疫情反复、建设周期短、安全管理压力大等一个又一个困难,助力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铸团队,团结齐心破万难
前所项目从备案到投产,仅仅经历了短短八九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要完成项目可研和土地、林地、环评、水保、接入系统等10多项审批,要经历工程招标、设备采购、土地流转、土建施工、大件设备运输、生产准备、启动验收等10多个环节,每项审批、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和方方面面的协调,工作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为此,鲁地拉公司专门抽调了具有丰富水电站建设管理经验的骨干6人和青年员工3人,组成老带新的项目管理团队,凝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破除项目建设中的千难万险。

强管理,生产管理显成效
运营管理以礼河公司生产准备人员是今年3月就到项目现场,扎实开展安全管理、调度受令资格培训取证等生产准备工作,协助并网手续办理。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组织修编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制定安全管理、生产管理制度70多个。项目投产后,加强现场设备巡视,积极消除缺陷故障,强化“两外”管理和推进7S管理,发电量持续稳定,生产管理成效突出。在做好生产准备的同时,项目部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力图将每个生产管理人员培养成“精兵强将”,将前所项目运营管理建成“人才的摇篮基地”,为华电云南新能源在云南区域的遍地开花,储备输送人才。

强监督,筑牢清正廉洁防线
划定权限监督,鲁地拉公司党委对前所项目“三重一大”事项进行集体决策,通过权限界定实现有效管控;管理职能监督,明确管理模式,鲁地拉公司职能部门直接履行前所项目财务、人资、法务等管理职责,从职能上实现有效监督;业务网格监督,将前所项目纳入鲁地拉公司监督网格,以党支部纪检委员和兼职监督人员为网格员,对关键岗位人员、关键业务风险点进行监督,从业务上实现有效监督;做实日常监督,鲁地拉公司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治理、党风廉政建设宣贯、警示教育等开展跟进监督,实现再监督,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筑牢防腐拒变防线。多措并举开展有效监督,确保干部员工“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工程建设队伍。

鲁地拉公司坚决响应集团公司“联建筑堡垒 共建聚力量,奋力冲刺新能源年度目标任务”倡议,全力推进新能源拓展及后续项目建设,以前所项目为样板,以建设“精品工程”为目标,提前谋划,实行精细化管理,优化管控模式,落实各项保证措施,保障后续项目又好又快推进,助力集团公司“5318”发展目标的实现。
图文/王丽琼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