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营镇华侨社区:小贡菜“大贡献” 催开民族团结“幸福花”
春节将至,走进大营镇华侨社区六队的小广场,一排排绿油油的贡菜笋条挂满广场,工人们正在忙着削皮、劈条、晒制......
大营镇华侨社区种植户廖树保说:“我家今年种了3亩贡菜,这几天卖的价格都在七十多一公斤,现在已经卖了一万多元。”
贡菜,又名苔干、响菜,其色泽鲜绿,质地爽口,营养丰富,因在古代时期被视为贡品,又被称为“贡菜”。近年来,宾川县充分发挥立体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户在冬春季节利用葡萄等经济作物轮作空闲时期发展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贡菜种植,让“冬闲”变为“冬忙”。因此,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晒笋干”成为宾川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据大营镇农业组组长赵海龙介绍,为引导农户发展好贡菜种植,大营镇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带头作用,在贡菜选种、育苗、种植、管理等各环节加强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帮助农户解决病虫害等问题,并在贡菜加工、销售等环节给予指导和帮助。截至目前,大营镇共发展贡菜种植21788亩,预计产值达2亿元。
大营镇华侨社区种植户黄水娇说:“今年我家种了4亩贡菜,价格还算稳定,预计收入4万元左右,种贡菜后我家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
据贡菜收购商杨先生介绍,春节前是贡菜收购的高峰期,现在市场价约80元每公斤,平均每天大约收购笋干800至1000公斤左右。“我们每天把车开到农户家门口现场称重、现场算钱,一下子一车就拉满了。”
在宾川,贡菜因产量高、价格好,成为群众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同时,贡菜产品远销安徽、福建和越南等国内外城市,其产、供、销各环节也成为了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纽带”,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据大营镇华侨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沈艳介绍,华侨社区以党员示范带头,积极动员有闲置土地的群众种植贡菜,同时,贡菜种植日常管理、采收、晒制、销售等各环节都是社区居民互帮互助共同完成的,有效促进了华侨社区12个民族和归侨侨眷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小贡菜”助推民族团结盛开“幸福花”,今年华侨社区共发展了3000多亩贡菜,预计收入3000多万元。
如今,在宾川侨乡大地,“小贡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正持续释放产业发展新活力,让“小贡菜”做出“大贡献”,厚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沃土,培育“团结花”,结出“幸福果”。
图文/邓永凤 马晓燕
编辑/子映霞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