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年货里的“白胖子”,软糯香甜的乡愁味

春节近,万户忙,清路扫房铺新床,拉乌乡的家家户户都在为春节的到来而忙碌着。

在碧鸡村委会哨房六组,刚刚为女儿办完婚礼的李洪海一家,在老顾客们一遍一遍的询问下,又赶忙投入到了“白胖子”年货——饵块的制作中,年味在欢悦的气氛和忙碌的身影中也变得愈发浓郁。

饵块,以优质大米为原料,将大米淘洗、浸泡、熬煮、蒸熟、冲捣并揉搓塑形,是云南一种耳熟能详的特色美食。因其软糯香甜的口感和便于保存的特性,加之拉乌乡由来已久的火塘习俗,让饵块成为拉乌彝族群众的春节“硬通货”,也是老一辈彝乡人民口中的“年糕”。

走进门,一座大型灶炉便映入眼帘,灶台上摆放着两筲箕浸泡过的大米,正等待入锅熬煮,一旁的甑子中正蒸着上一锅熬煮好的米饭,李洪海的妻子守在灶旁,一边为灶炉添柴火,一边按以往经验推算着米饭的出甑时间。时间一到,一家人齐聚灶炉旁,下米、出锅、铺平米饭……灶炉周围瞬间热闹了起来,一时间蒸汽滚滚、米香四溢。随着下一甑米饭开始蒸制,灶前的热闹也暂时告一段落,一盆盆经过短暂冷却的米饭端到了机器旁,伴随机器的轰鸣声响起,一粒粒米饭开启了自己的“变形之路”,机器冲捣后的米团经李洪海持续揉搓塑形后,一个白白胖胖的饵块就做好了。

据李洪海介绍,他们一家做饵块已有近二十年,每年春节期间都是饵块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去年仅春节前七天的饵块销售量就达4吨多,销售额约3.2万元。“往几年的话,一般都会提前几天开始做饵块,今年因为家里有喜事,做饵块的时间不太够,但最近老顾客们又一直打电话问,所以就决定做一天饵块,今天大概能做1400斤左右,按市场价4块一斤计算的话,能卖5600元左右。”李洪海说。

白白胖胖的饵块,寄托着归乡游子的乡愁,承载着年复一年的春节年味。近年来,随着群众收入水平的提升,年货的选择性也变得越来越多,但充满年味的饵块,却一直活跃在春节的餐桌上、火塘边,听取着再次相聚的家人们述说一年来的过往经历。

图文/杨运政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