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策划|云南又上分了!课间操花样翻新,你爱哪一款?
最近,曲靖富源县脑上小学学生们的“课桌舞”在社交网络走红,引来众多网友点赞,“活力满满,声情并茂!”“云南人真是个个能歌善舞”“好有民族特色”“曲靖教育真棒”……其实不只在曲靖,云南不少中小学都有自己的花式课间操,不时就在网上火一波,花式翻新层出不穷,也是“别人家的学校”呢。
富源脑上小学
“课桌舞”火起来,校园文化“活”起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课间休息时分,走进脑上小学,一间间教室里传出热血澎湃的“课桌舞”音乐,让人忍不住也想跟着扭动起来。各种风格的律动音乐与活力四射的舞动,让脑上小学的课间成为欢乐的海洋。
五年级(1)班的教室内,数学老师张豫兰引领下的“课桌舞”也成为学校典范。“不管什么风格的音乐一起,全班同学就舞动起来,大家或站在书桌边的通道上,或坐在座位上,头、手、腰部灵活舞动,活力无限,提神醒脑……”张豫兰表示,她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们,每天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课间一起跳舞放松,非常享受。
张老师说,她教学的五年级(1)班从一年级开始,就会抽时间开展有趣的活动。经过几年的锻炼,如今的孩子们从最初的胆小、羞涩、身体不协调,变得活泼热情、青春张扬,身体更灵活,跳起“课桌舞”认真、有范,课间欢乐无比。今年国庆前夕,五年级(1)班的“课桌舞”被张老师发布到网络平台,孩子们魔性的舞姿与快乐感染了很多人,引起众多网友称赞和羡慕,视频也被多家媒体转发、点赞。
“这些孩子太有福气了,遇到多才多艺的老师,还有学校的大力倡导,课间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锻炼了身体还活跃了思维,值得肯定与鼓励!”一位网友如此评价。
据了解,每天课间的“课桌舞”是脑上小学孩子们最为喜欢的课间活动,学校各个班级的老师们会根据班级自身特点和学生情况灵活安排,带着孩子们共同跳跃青春动感的“课桌舞”。该校校长李光弼表示,脑上小学通过实践,多年来开展“课桌舞”创编,培养了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活跃课间气氛,劳逸结合,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脑上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赵婧涵说:“我们学校开展了‘课桌舞’活动,让我和同学们一起利用课间时间学习唱歌跳舞,感受到快乐,还锻炼了身体,现在我都变得更自信阳光了,我很喜欢这个活动。”
大理五中
千人齐舞霸王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3分20秒,1000多名学生,男生持八角鼓,女生持霸王鞭,整套动作灵巧、欢快、易学,极具大理白族特色……乍一看,以为是学生们在进行一场民俗表演,其实这是大理五中的课间操日常。
大理五中前身是大理州民族师范学校,从建校开始就有着弘扬传统文化、展示白族儿女文化生活的传统。为传承民族师范传统、宣传白族文化、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自2015年9月以来,学校深入开展白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把霸王鞭打造成为具有大理五中特色的精品大课间活动。
除课间操跳霸王鞭外,在每年的学校冬季田径运动会中,学校都会精心组织和安排霸王鞭比赛活动。为了增加大家对霸王鞭的了解与认识,进一步强化对白族文化的理解,学校还在暑期开展白族霸王鞭资料收集的“五个一”实践活动,包括录一段霸王鞭视频、学一套霸王鞭舞、收集一根有特色的霸王鞭、收集一个有关霸王鞭的传说或故事,以及寻找一位当地有名气的霸王鞭舞者,充分调动起同学们对霸王鞭的学习热情。
据了解,霸王鞭舞广泛流传于大理州境内的白族群众中,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白族群众,霸王鞭舞也各具特点。白族的霸王鞭是白族民间74种舞蹈里最具代表性和流行最广的舞蹈,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泼等诸多特点,反映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
蒙自大落就小学
轮滑配上霸王鞭如同哪吒舞起火尖枪
在原来霸王鞭特色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滑轮引进校园,于是蒙自市草坝镇大落就小学的428名学生在做课间操时,如同哪吒踩着风火轮,舞着火尖枪。
霸王鞭课间操,在草坝镇各小学已经推广了多年。2021年,大落就小学将轮滑运动引入校园,深受师生喜爱。如今,学校85%以上的师生学会了轮滑,爱上了轮滑。学校发挥师生的才艺,将传统的霸王鞭与新潮的轮滑运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编为学校的特色大课间操,使得校园里课间充满生机和活力。运动起来时,有学生称自己成为了哪吒,脚踏风火轮,手舞火尖枪。
龙陵县勐糯镇中心小学
自编民族课间操让师生相当嗨
“柔情似水的傣族嘎光,轻快活泼的彝族阿细跳月……每当课间操音乐响起后,你就可以看到大家手拉着手,一起嗨跳的激情场面。”10月10日,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中心小学5年级的王老师介绍,勐糯镇中心小学聘请当地专业的舞蹈老师编创了一套融入4种民族特色的大课间舞蹈,从这个学期开始推出后,就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
“我们这套课间操舞蹈活动由汉族青少年舞蹈《大梦想家》、傣族舞蹈《赶摆归来》、傈僳族舞蹈《祝酒歌》和彝族舞蹈《跳起跳起就跳起》4个民族舞蹈组成,不仅培养了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还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主体意识,为学校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据勐糯中心小学一名负责人介绍,推行这一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我最喜欢跳大课间舞了,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我就站在前面带着同学们一起跳。我们班主任也加入进来和我面对面一起跳,同学们感觉都相当地嗨。”说起跳大课间舞的感受,该校5年级二班的小李同学感到非常兴奋。
昌宁耈街彝族苗族乡中心完小
课间一起来“打跳”
在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中心完小,师生们跳的这套“课间操”是由该校自编自创、融入多种民族文化的课间操。这套“打跳”课间操把集体健身运动和舞蹈表演结合在一起,既打破了传统的做操模式,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耈街是彝族苗族乡,民族文化气息浓厚,多年来,学校本着符合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运动技能和体能素质达标的原则,结合本地特色,一直在探索和创新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深入挖掘、整合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编创了这套民族风的课间操。学生们非常喜欢,也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认可。”耈街彝族苗族乡中心完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曾晓梅介绍。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蒋琼波 刘文波 崔敏 任锐刚 通讯员 崔铁先 杨权风 王跃 钟丹丹 王佳凤 尹纯助 贺彬 杨晓华 施宁艳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和视频由大理五中、龙陵县和昌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易科彦
采访统筹 杨茜
主编 严云
终审 副总编辑 王云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