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我们不努力,很多人就再也没有父母……”昆明一名医生朋友圈感动无数人


“我们收治的第一批、第二批新冠病毒感染阳性患者已经出院了,其中一半都是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呼吸科医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从死神手中拉住这些病人的手,因为他们也是别人的爸爸妈妈,我们不努力,很多人就再也没有父母……”日前,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陆霓虹的一条朋友圈感动了不少人,让气温骤降的昆明,“暖和”了许多。

陆霓虹的这条朋友圈,还有着两张令人动容的图片:一边打着吊针一边工作的医生,一面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近日,记者到医院,采访到了陆霓虹,来听一听这条朋友圈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暖心故事。
忙!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昆明收治新冠病例救治的定点医院,2022年12月初,陆霓虹明显感受到到院就诊的患者突然多了起来,“光一个上午,我们就接诊了46位患者。”陆霓虹告诉记者,2022年12月8日以来,自己所在的科室就以收治新冠阳性重症患者为主,连续3周每天在院的患者始终满员。其中,危重症患者占了近半,都是七八十岁有基础病的新冠病毒感染阳性患者。
面对比平日增加的患者,陆霓虹和其余医护人员面临很大压力,不仅仅是工作量的增加,更因为在每天和患者的接触中,医护人员都相继感染。可在困难面前,大家谁也没有退缩,退烧之后就立刻返回岗位。头天还在发着39.6℃的高烧,吃了点药,第二天陆霓虹就继续来到了医院工作。照片中那位打着吊针医护人员也是这样,当时她说,“没法休息,我们回家了,这些重症患者就救不回来了。”这一幕就被同事拍了下来,有了这张图片。
“19床呼叫”“50床呼叫”,在陆霓虹科室的走道,患者需求的声音一直没有停过。老年人由于抗病能力相对较弱,且常患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存在病情加重的风险。面对如此大的救治压力,陆霓虹与医护人员们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从早到晚,到达工作岗位后,就开始不停忙碌。早上8点来到医院,晚上8点回去,这种“对十”的班已经成为了陆霓虹的常态,不仅如此,其他人也都一样,甚至还要值夜班等,这一干就是白天黑夜连轴转。
“我们收治过年龄最大的患者是位92岁的老人,入院时他自身就带有高血压、呼吸功能衰退等疾病,但经过2个星期的治疗,已经逐步好转。”陆霓虹介绍,近期,科室的治疗卓有成效,老龄重症患者痊愈率达95%以上!“这不,当我们治疗好一位89岁老人后,他的家属非常高兴激动,给我们送来了锦旗。”这件事在她看来,治愈患者是本职,并不值得一说,但对于患者家属来说,老人痊愈,让这四世同堂的一家子能够再度相聚在一起,团团圆圆过新年。
当记者谈到元旦和春节假期时,陆霓虹叹了口气。假期对很多人来说是休息、是团圆的时刻,家人们围聚一起,吃着年夜饭,但对于陆霓虹科室的所有人来说,又是一场硬仗要打。
假期,返乡回家的人增多,大量人员流动,无疑会新增很多新冠病例。对于这样的情形,医院也早已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动员,大家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样忙碌的日子,预计会持续到3月份会有所好转。“今年过年,我会在医院里度过,我爱人也是一名医生,能够理解。”陆霓虹谈到,既然从事了这份职业,那么也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更多人、更多家庭不失去父母。“带领着科室的医护团队,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新冠病毒的战役!”陆霓虹铿锵有力地说道。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