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策划丨2022年云南经济发展“答卷”②牵住产业牛鼻子
站在岁末年初、万象更新的时间节点,回望这极不平凡的2022年,云南经济工作画出的“微笑曲线”更显不易。
2022年12月30日,云南海埂会堂,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去年、部署今年工作时,一个关键词频频被强调——“产业,产业”。
其实,这个关键词贯穿2022年,无数次出现在顶层设计中、高位推动中、争先进位中、万马奔腾中。纵观全年经济工作,人们清晰看到产业之于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也真切感受到出云南推动产业强省的坚定决心。
一
近期新闻报道中发布的2022年云南的产业发展多项数据令人振奋——
●1—11月,云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6位。
●市场主体逆势快速上升,年内新登记市场主体、企业总数双双突破“一百万”,分别达到110万户和101万户。截至11月底,云南实有市场主体483万户,同比增长19.6%,增速排全国第4位。
●重点领域投资超预期增长,农业投资增长规模全国第一,能源、旅游、环保、数字经济等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交通、水利投资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在房地产投资下降1000亿元、交通投资减少500亿元的情况下,产业投资增长44.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0.5%,同时产业民间投资增长38.9%。
……
这些数据呈现的是云南2022年推进产业强省的成绩,也蕴含着云南谋求长远发展的长期动能。
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王宁书记提出:要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坚定不移大抓投资、大抓消费、大抓外贸,加快各领域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化,依托自然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持之以恒大抓产业、主攻工业。
可以看出,抓产业,依然是云南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
产业强省强在哪、怎么强?要怎样让产业强省看得见、摸得着,让云南产业发展迎头赶上?让我们一起来看——
二
产业强省怎么强,首要在于我们的思路是否明确、路线是否清晰。
2022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一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和产业、行业发展规划,以2022—2024年为行动计划周期,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持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新根基,把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其中,在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中,农业现代化、绿色铝、光伏、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数字经济发展7个三年行动以及绿色铝、光伏、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5个配套支持政策已印发实施,形成了产业强省建设“1+7+5”政策体系。
产业强省建设“1+7+5”政策体系的出台,找准云南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趋势下,在国家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具有的五个方面突出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能够看到,在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既有高位统筹,也有满满的细节。
《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突出“1+10+3”重点产业,紧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和瓶颈制约,提出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和主体倍增、科技创新、开放合作6个方面16项工程。
《绿色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及配套政策措施》主要围绕建设绿色铝谷的目标,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强化组织实施保障7个方面11项措施。力争到2024年,绿色铝产业链产值达到3500亿元左右。
《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及配套政策措施》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强化组织实施保障5个方面12项措施。
……
重点产业纷纷立下新目标,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加持,鸣响了“产业强省”的发令枪,各大产业勇毅前行,为云南追寻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3815”战略发展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三
产业强省之担当,云南找准主赛道、选好主攻手,聚焦工业、高原特色农业、文旅产业、数字经济等,纷纷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2年以来,产业投资增势强劲,其中工业投资一举扭转工业投资近几年来的低迷态势: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实现开门红,同比增长33.8%;二季度突破40%,同比增长41.0%;三季度再创新高,同比增长49.2%;1至11月工业投资增速突破50%关口,同比增长51.6%,创近10年来最高增速。
这是投资结构的重大变化:产业投资多年来首次超过房地产和交通投资之和,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泸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开工建设。
一处处工地建设高潮迭起:山东魏桥193万吨低碳铝项目落地泸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创新120万吨铝合金一期、万泰10万吨铝板带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通威一期5万吨多晶硅建成投产、二期20万吨多晶硅项目签约落地,信义20万吨多晶硅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清单;宁德时代、德方纳米、裕能、贝特瑞、亿纬锂能、杉杉股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一批头部企业纷纷落地;云南省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氯化法钛白粉、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项目加快建设……
▲红河州云锡锡业分公司智慧运营中心
一组组成绩亮眼夺目:以文山、红河为重点,大理、昭通、曲靖、昆明协同发展的绿色铝集群化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中国绿色铝谷建设成效明显;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并加快完善;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隔膜、电解液、电池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趋于完善,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54%,成为工业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以昆明、楚雄为中心的贵金属和钛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疫苗、中成药、民族药等产业持续壮大;卷烟品牌高端突破取得积极成效;绿色能源发展有力支撑工业增长……
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为全省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 摄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强劲,花卉、茶叶、咖啡、果蔬、油料等高原特色农业量效齐增,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加快发展。
云南牢牢握住“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粮食产量由2012年的1687.3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930.3万吨,在全国粮食产销平衡区中稳居第一位;蔬菜产量达到2748.9万吨,较2012年增加86.7%,近七成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肉类总产量由2012年的349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487万吨,供应量位居全国前列。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让云南人吃喝不愁,以茶叶、咖啡、花卉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也迅速升级,三产融合发展,特色产业优势更加突出。
数字经济对云南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同样十分重要,牵引带动全省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数字时代,云南正在努力打造数字变革高地。
2012年以来,云南省先后印发“十四五”数字云南、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专项规划,出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新型基础设施等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实施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智慧+”等产业发展政策。云南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坚持农文旅相融发展,红河县梯田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在困境中寻求突破。都说云南文旅不易,疫情三年对旅游造成了限制,对经济形成了打击,但云南文旅产业拒绝“躺平”,在不断创新中转型升级。
为降低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冲击和影响,去年4月,云南在全国首创上线“云南旅行社责任保险附加疫情‘熔断’损失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附加旅行传染病隔离津贴保险”2个疫情特设旅游险种,让企业敢组团,让游客敢参团,提振旅游市场消费信心,助力旅游业复苏。推出发放文旅消费券、加油券,以奖代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一系列纾困帮扶措施。此外,云南还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积极实施文旅市场主体倍增计划,部署实施若干重点工程,谋划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旅游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品牌创建、文旅融合等全面转型升级。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0月,云南省接待游客6.8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615亿元,已经恢复疫情前的98.3%、82.1%。
▲2022年9月22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机组全部投产 累计发电量超过410亿千瓦时
这一年,云南唱响了经济工作的大合唱,调正、气足、没有杂音,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一年,云南激发了各级各地做好经济工作的内生动力,你追我赶的局面形成。
四
产业强省浪潮中的一朵朵浪花奔涌,正合力推动着云南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22年2月25日,省委省政府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
2022年,我们看到项目集中开工让州市主官坐不住了;全省现场会既到做得好的地方开,也到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开;各州市走出“山门”招商引资暗自角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各有高招;“磨憨托管”、“办不成事窗口”等改革创新举措层出不穷……
昆明
2021年,昆明经济发展滑入低谷——当年GDP增速仅为3.7%,只有云南全省增速的一半,在全国GDP前50强城市中排名居后,在省会城市中垫底。差距怎么看?发展怎么办?工作怎么干?2022年初,一场聚焦“昆明之问”的“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在春城大地迅速掀起热潮。从“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决心,到“别人在走,我们要跑”的状态,再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行动,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思发展、谋发展、为发展、促发展上来,真正把大讨论大竞赛活动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抓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培育等重点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在2022年昆明发展“成绩单”上,有几个数据格外引人注目。1至11月,全市新开工项目中,工业投资增长43.3%、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全市引进市外到位资金中,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277.71亿元、增长47.67%。这是昆明“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具体体现,也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曲靖
2022年,曲靖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聚力高端制造 站上“风口”,推动高质量发展。刚刚出炉的2022年三季报显示,曲靖市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2613.09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
几乎没有悬念,与2020年、2021年的年报及今年以来的月报、季报一样,曲靖的GDP增速、经济增长贡献度一直稳稳保持着全省第一的态势。
▲文山三七产业园区一角
文山
抓项目“拉满弓”,兴产业“铆足劲”。岁末年初,行走在壮乡苗岭,文山各地抓项目搞建设干劲十足,促投资优环境下真功夫,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收官之际,文山州12月重点项目开工调度观摩如期举行,共开工项目57个、总投资172.4亿余元。现场观摩比学超,项目一线谋发展,已成为“拼经济,文山在行动”的生动注脚。
▲红河泸西县181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 摄
这些只是云南大抓产业发展的一道缩影,也从侧面反映出近些年来云南锚定牵住产业牛鼻子、奋力开拓的不懈努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23年的经济工作,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化,依托自然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持之以恒大抓产业、主攻工业。
“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抓经济工作,亲自抓产业发展、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把抓经济的氛围搞得浓浓的”,王宁书记在会上再次强调。
▲2022年11月16日,在云南省普洱市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农民在晾晒咖啡果。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启示
没有任何借口,云南正在做的就是迎头赶上、跨越超越。
拳头要有力道,必须把五个手指紧紧攥在一起。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各类资源、所有优势、全部要素聚集在产业强省的刀刃上,才能真正在“高原”之上筑起“高峰”,在“先行”之中当好“先锋”,让云南产业强省的步伐快快地跑起来,将产业发展成果的含金量狠狠地提上去。
云报客户端、云南号出品
策划:谢炜 蒋敏
统筹:黄佳伦 张海燕
编辑:赵婷婷
设计:林显富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