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梨园春色 美食飘香

 
梨园春色 美食飘香
     •丁 强•


春游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惊喜。

我出生于大理州宾川县平川镇古底村委会汉邑村,这里山清水秀,水草丰茂,景色优美,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1975至1979年,我在汉邑小学读小学时,每到春天,老师都会带领我们去春游。远一点的是牛角山仙人洞、观音阁水库,近一点的是我们村塔拉摩大箐。当时年龄小,走不动,春游吃是第一位,赏花、看风景只是第二位。反正都是为了吃,干脆就在塔拉摩大箐最近的地方傈僳箐春游野炊,煮小罗锅饭吃。在箐边找几块石头,搭成“三锅枪”,找来松毛、柴火点燃,一端架上罗锅煮一罗锅米饭,另一端架上铁锅炒一个火腿鸡蛋。炒好了铲出来,不洗锅,从箐里舀两钵头箐水倒进铁锅,把在箐水里洗干净的青菜扭成几截,丢进铁锅就是汤菜。水涨(沸腾)了,用筷子翻两翻青菜,开吃。

在那个年代,这是一年中孩子最好的伙食,只有春游才能独享。舀一碗米饭扒一口进嘴,再夹一块沾着金黄炒鸡蛋的火腿塞进嘴里,一咬一嚼,嘴角冒油,满箐飘香。三下五除二就一扫而光,用勺子舀几勺菜汤在刚才装火腿炒鸡蛋的钵头里,用筷子夹最后一片青菜叶在钵头边上搅搅,菜叶和汤一起倒进肚里,再用舌头舔舔两边嘴巴,野炊结束,等着老师吹哨子集合回家。

这是我独自煮小罗锅饭春游的经历。

到平川观音寺读高中后春游,强烈建议班主任陈文彬老师带领高25班师生到塔拉摩大箐春游野炊,并自告奋勇带着几个男生提前一天回家准备大铁锅、碗筷瓢盆等炊具。

我作向导,带领大家爬过岩子箐,找到一块平整、宽敞的地方野炊:用大铁锅焖饭,焖得不太熟;用大罗锅煮火腿,煮熟后捞出来切成块,肥肉里夹杂着廋肉,油汪汪…… 

这次春游依然只记得野炊和同学们木炭画的“大花脸”,还有就是搭档杨石联和我表演相声,笑得王锡进老师在地上爬。

要问看到哪些美景?除了路上的碎米花,其他真记不得了。所以,一直想着弥补一次赏花的春游野炊。离开家乡到昆明生活后,更是盼望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回到汉邑村,去大哥丁洪家的梨园春游,在梨花下吃饭。

今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十九,回宾川二中母校——平川观音寺参加平川打歌盛会。当晚,大哥打电话给我:“梨花开得正热闹,回梨园吃饭,拍梨花。”

第二天早上,和我从昆明一起回去的朋友驱车来到古底八队,考虑到有一段山路不好走,侄儿罗静斋开着面包车从梨园下来接我们。到得梨园已是上午11点,大哥大嫂、侄儿他们已经吃过早饭,看到满园雪白的梨花,我和朋友顾不上吃饭,立即用手机一路狂拍,来来回回,上上下下,随便拍都好看。

大哥为我们准备的“野炊美食”

  “饭热好了,先来吃饭。”大哥喊道。半电饭煲米饭,一碗炖火腿,一盆韭菜腌菜煮小鱼,一钵头煮芋头,是梨园春游伙食。这样的伙食,比儿时春游时好很多,但它只是大哥梨园好伙食常态。我和朋友赞不绝口,边吃边说“火腿又香又软,好撕不塞牙,韭菜腌菜煮小鱼酸辣合适不用吐骨头,芋头软糯,好吃好吃,梨园好伙食!”

我不知道汉邑村种梨始于何年何月?只记得我们村过去梨树比较少、比较分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集体生产队时期,父亲丁之礼当队长带领社员开挖南山坡,种上苹果苗,后来大家习惯把这个地方叫苹果园。苹果园里还种了几棵芝麻梨、黄皮梨、秤砣梨,春天梨花开放,满园雪白,清香扑鼻。

土地承包到户后,大哥在傈僳箐边自己家的承包地里种下蜂糖梨、秤砣梨,一晃眼就是30多年,每年花开花谢花满天,梨结梨熟梨吃尽。我一直想到大哥家的梨园春游,弥补只顾吃饭没看春花的遗憾。

兔年仲春,二月二十,终于得以实现。这是我的第一次梨园春游,估计也是汉邑村有文图记载的首次梨园春游。值得好好拍摄,好好写写。不是丁强赏花,自赏自夸,而是大哥家的梨园春色确实美,美到可以代表汉邑村、代表古底坝春色。

梨园边画眉歌唱,空中蓝天白云。

头顶上开满梨花,身边蜜蜂飞舞。

山泉从皮管流出,泥土夹杂花香。

核桃花像绿辫子,桃花开得红艳。

好一片梨园春色,鸟语花香美景。

大哥大嫂用山泉水浇灌梨树,精心护理。蜜蜂从树上采下花蜜,搬进蜂桶里酿蜜。看着这样的春色,我很想唱一首歌、随口吟一首诗,憋了半天,首先想起《梨花颂》梨花开,春带雨,但觉得没有下雨,很不合时。马上又想起电影《五朵金花》插曲大理三月好风光,随着旋律清唱:

汉邑三月好风光,蜜蜂飞来釆花忙。

蜜蜂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

“丁强,还要赶去大理巍山,走了!”朋友在梨园那头大声喊。

走是要走呢,就是舍不得。

拍拍裤脚上的灰,跺跺脚震落鞋上的泥;用山泉水洗一把脸,用水抹抹发型。请朋友帮大哥大嫂、侄儿我们四人拍张合影,和亲人道别:“八月十五中秋节,我又回来摘蜂糖梨吃。”

带着梨花清香、古底乡愁回到昆明,觉得很有必要把这次特别的春游分享给亲朋好友、粉丝。现在是春色最好的时节,也是护林防火重要时期,不能去野外、山上春游,欢迎大家去汉邑村我大哥丁洪家梨园春游,保证你高兴而去,满意而归。

要去趁早,再过几天,花就谢了,只有看嫩绿梨叶,等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再吃蜂糖梨。


作者/丁 强

编辑配图/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