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艾草青青青团香



艾草青青青团香
AI  CAO  QING  QING


○张 昭


陌上花开,艾草青青,那一抹抹柔润新鲜的绿,总是让人着迷。此时,家家户户都飘起一个个青团,香燃了岁月。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中所云:“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茑语和诗。”这句话道出了四月天吃青团的习俗。适逢艾草葱笼之时,人们相伴而行,制作青团,祭祖扫墓……今年清明与往年截然不同,娃有一份清明主题作业——制作青团。在我的记忆中,外婆的青团格外香糯。我决定带着儿子一起制作一款专属于我们的青团,以传达我们怀念先祖之情。

何为青团?青团是清明时节一道传统美食,以艾草汁拌糥米粉制成的糕团。外观青绿青绿的,里面却裹满了心仪的馅料。我回想着外婆做青团过程,已垂涎三尺。

采艾叶,捣打青汁,是做好青团的首要环节。周日傍晚,我便到田边踩点,村里劳作的阿婆热情地告诉说:苦艾与白艾有差别。我一听,不禁大吃一惊。苦艾色泽较青,白艾的颜色青里泛白。我知道苦艾的味要比白艾重一些。我便在夕阳里采了几把青嫩青嫩的艾叶尖,带回家备用。艾草,是人们在春季最为善食的野菜之一。春时,碧绿闪亮的艾草在风中摇曳,荡漾着春意。此时,艾草像一个个小娃娃,从地里钻出,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也像一只只小天使,向我们招手致意。田埂边、溪水旁、荒坡上,遍地的艾草缀满,铺平,蹿高,绿染着春天。被风拂过的艾草,在浅唱,在起舞,在生长……那一株株青翠欲滴的艾草,最佳的归宿就是化成青汁,制成青团,让春天的气息溢满心田。

一大早,一大家子上完坟后,就围着葡萄架下面的餐桌闲谈。我将昨天采回来艾叶摆到桌面上,准备挑拣一下,大家议论纷纷,一致认为,没弄清楚,别乱食用。老爸还说:大艾叶更好。我有了放弃昨天所采艾叶的想法。姐夫还连连描述他腾冲老家,常用鼠麴[qū]草做青团,这段时间正好顶着细细碎碎的黄花,口感极佳,硬生生地勾起我踏青的欲望。于是一大家子,一拍即合,来一场说走就走踏青活动,便前往宾川的斗顶山,进山寻找制作青团的原料。

斗顶山没有辜负春光,山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生机,让人心旷神怡。山中素白梨花盛开着,粉白苹果花微笑着,红艳杜鹃俏丽着,冒芽蕨菜舒长着,青葱的艾草满坡窜着,黄绿相间鼠麴草遍地长着,还有拔地而起的各种无名小花,如繁星般点缀在草地上……无不散发着花香。在这里,你会被高山那份独特美深深折服,你会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丽与快乐,你会更畅快地呼吸着生命的气息,自在与恣意。 踏着春的脚步,静静地体会山乡春日的生机。我们采艾的采艾,采鼠麴草的采鼠麴草,采蕨菜的采蕨菜,赏花的赏花,撒跑的撒跑,各自忙碌起来,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这一季节里最美好的风景,握住葳蕤光阴,品味世间最美四月天!

或许,艾叶来自高山阡陌间,一瞬间制作青团心也欢快起来。清洗艾叶的工作分配给儿子,洗完,需要焯烫一下,既能杀灭艾叶上虫卵、细菌,也能去除艾草的苦味。这时,可以选用榨汁机搅碎,还可以选用传统石臼捣汁。以使儿子体验做一道美食的乐趣,我教他将艾叶放在石臼中捣成汁液,并用葛布过渣,过滤出青绿的艾汁,那青汁碧润碧润的,真想咕咚咕咚地饮个精光。事实上,在生活中可以用许多可食的绿植替代取青汁。或是波菜,浆麦草、亦或鼠麴草……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的记载,这足以说明春汁可食可赏。

我便制馅去了,这活一点儿也不省心。在包青团时,我们可以制不同的馅料裹入其中,来满足不同人味蕾之需,味蕾之乐。豆沙馅儿,芝麻花生馅儿,笋丝馅儿,板栗馅儿,咸蛋黄馅儿,荠菜鲜馅儿,肉松馅儿,鲜肉馅儿……这一次,我选用我们白族人爱吃的馅料。我先剥好花生、核桃,再把它们与黑芝麻、白芝麻放在锅中小火翻炒,翻炒至色泽微黄,便起锅。趁热把它们放在石臼里捣碎,还加入白族人专用的米干片,五颜六色的。被油煎过的米干片,揉碎点缀在馅料里,光彩夺目,非常耐看,能立刻勾起人的胃口。

把草汁稍微加热,抖入过筛的细糯米粉,可添加少量小麦粉,调制成絮状,还可加入当季的青蚕豆米。将香味浓郁青蚕豆米蒸熟碾成泥状,掺和其它成分,搭出一片最浓香的美食,这种纯手工的美味好吃,是真正春意!揉搓这道工序交由儿子完成,在中,他和面的神情,仿佛出一片和谐家庭气氛。不断地把面团揉搓,搓的次数越多,口感越好,尝起来,才有筋道。揉好面团并按照适量的大小均分成若干份,揉成小团,再捏出一个小洞洞,将之前调好的馅料包进青团中,并把它圆封口,不能搓散,露馅,馅料到处跑,那青团就没看相了喽。你瞧,他用手使劲搓动面团,然后把面团捏成一个个圆球,裹入陷料,揉到滚圆时,再把这些圆球团匀放在蒸屉内等待飘香。儿子通过反复实践而习得章法,一边做一边口中不停地念叨着:搓一搓,揉一揉,团一团,滚一滚,圆一圆,青团便大功告成。一会儿功夫,一个个圆团就相继诞生。他也连声感叹:要做好一件事真不容易!生活不就这样,在一道道的工序里付出,日子就一天天拉长,拉长日子,也就磨得锃亮锃亮的。

蒸制十五分钟后,一只只热乎乎青团,醇香悦目,碧若美玉。我把一个个青团夹在小筲箕里,儿子迫不及待地拿筷子夹起一个。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儿子吃得津津有味。他把青团醮上些白糖,塞入口中,口口爆香。连吃三个青团,边吃边嚷嚷:“好香好糯!”我也忍不住,尝了起来,真甜。小团子散发着鲜绿的光泽,咬破的青团里,碾碎的芝麻花生粒,细嚼慢咽、回味悠长。这是一道春时诱人的甜点,一股呼之欲出的艾草气扑面而来,还有糯叽叽Q弹之感,春天就这样从唇齿之间苏醒。思念便从青团起,这时我和儿说起青团的由来,有人认为青团起源于金兰悼母,也有人认为青团是追念大禹治水之恩,有人认为青团来自陈太平暗渡成仓,逃过哨兵的故事,还有人认为它源于民间的祭祀仪式。总而言之,谁都无法否认,那就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习俗——艾香青团子。在一个个青团子的背后,无不承载着某种文化,某种风俗,某种民族情感。一个小小艾香团子,不仅让我们重温过往,还能让我们拾得自然之趣,更重要的是根植于生活实践,和谐了亲子关系。我喜欢在孩子们身上寻找那份童真,那份简单,那份快乐。儿子与我,常常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们一起亲历一次次事件,感受人生的点滴。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做事的方法,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快乐。我们亦学亦乐。

青团还具有很好的营养及食疗价值。作为其原料之一的艾叶,富含黄酮、多糖、鞣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成分。《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之功效,被誉为“医草”。而糯米中还含有蛋白质、糖类等、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温补强壮之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艾草化青为汁,搭上细细的糯米粉,以及甜蜜的馅料,演绎出一个活色生香的春天,那么甜,那么浓,那么香。青团,只为春而来,足足让你惦记一整年甚至一辈子。带着这种“尝春”的经历,我将年年如此,岁岁享春,让春天的味道留在一个又一个翠绿的团子里,把一个又一个春天的甘甜吃进嘴里。在温暖的阳光下,它散发出特有的清香和美味,带给了我们满满的爱意,让我们的心灵也跟着飞扬起来,春日之美,由此甘甜入心。愿于春,总能吃到一口口思念的青团,把世间的柔情揉进心底,坚守生命的初心,氤氲开来!

岁月如梭陌上清,岁月如艾绿青团!


图文/张昭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