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宾川:恢复耕地 完成整改5000多亩 “良田””回归“粮田

今年以来,宾川县深入贯彻上级要求,挖掘耕地恢复潜力,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工作。

走进宾居镇乌龙坝村,一块块良田已经恢复了耕作要求并种上了白云豆,一片葱郁。据了解,乌龙坝的农田属于永久基本农田,之前这些田里面种的是药材,为了配合政府出台的耕地保护一系列的政策,乌龙坝村民丁学甫考虑后决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药材移除,改种粮食。

乌龙坝村民丁学甫:“我之前种的是三七,为了把这些基本农田尽量的用好,我在地里种了豌豆和白芸豆,这两样都是收益比较高的作物。豌豆每年的收入达一万多元,套种的白芸豆收入达五六千元。”

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认真落实上级耕地保护要求,因地施策,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持续开展耕地恢复补足,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宾居镇镇长杨雪峰介绍,此次耕地图斑流出整改工作中,宾居镇共涉及372个图斑,797亩整改面积。经过前期的排查,结合实际分类整改,目前总共完成429亩,完成54.46%。

各乡镇对辖区内各村组开展实地核查,对标对表分析并制定图斑整改措施。同时,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动员村级班子带头、党员干部示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因地制宜,确保在保护耕地的同时,村民们能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宾居镇镇长杨雪峰说:“我们积极动员农户,在原来的三七种植基地结合节令及时播种豌豆、白芸豆,就地恢复种植粮食作物。经过前期的管护种植,接近380亩的基本农田已经就地恢复种植豌豆、白芸豆。目前还有接近200亩左右种植玉米长势也比较好。”

在大营镇恢复的一般耕地里,玉米和辣椒长势良好。据悉,大营镇共涉图斑574个,面积为1018.31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463.50亩,一般耕地554.81亩。截至8月1日,大营镇已完成整改并通过县级审核的图斑有98个,整改完成面积共计635.89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48.28亩,一般耕地面积387.61亩,整改完成比例为67.27%。已通过省级审核的图斑有90个,整改完成面积为621.02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36.95亩,一般耕地面积384.07亩,整改完成比例为65.70%。

宾居乌龙坝村和大营镇只是宾川县落实耕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的一个缩影。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宾川县坚持领导带头抓落实,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自然资源、农业、发改、林草、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全县耕地图斑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耕地保护工作进行宣传讲解,强化分类施策、督导跟踪,促落实抓整改。 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县级审查完成整改5015.10亩,整改率为58.81%,通过省级审查完成整改4426.34亩,整改完成率为51.90%。

据宾川县自然资源局局长赵雪松介绍,2021年到2022年,上级共下达我县的耕地图斑5949个、9780亩,其中涉及31个类型。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县级整改5015亩,通过省级整改完成4420亩。

宾川县将继续保持工作势头,争分夺秒高质高效完成耕地恢复目标任务,挖掘土地资源,全面落实粮食种植任务,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让“良田”回归“粮田”。

宾川县自然资源局局长赵雪松表示,下步要进一步的抗牢政治责任,不折不扣的推动整改工作,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加大进出平衡力度,同时将进一步按照要求,坚决遏制耕地新增流出问题。

图文/徐晓霞 王静红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