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偶遇鸡足山的古玉兰

•张 椿•
2024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十,我有幸参加了“纪念徐霞客游览考察鸡足山放光寺385周年活动”。活动结束后,天气爽朗,微风不燥,阳光正好,算算日子,应是鸡足山华严寺古茶盛开的时节了,大家不约而同,应声相邀驱车前往赏花。
说起华严寺,人们对它的印象犹如它的现状,更多的是遗憾,目前它只能以遗址现世,述说它所经历的过往,把鸡足山的历史显得更久远。正因为这样,每年人们只能就遗址上现存的几棵古树名木不同季节出现的景,而为之到来。明代的华严寺曾经是鸡足山八大寺中第三大寺,位于鸡足山西支大脊北面,背靠熊罴岗,面向九重崖。据文献记载:华严寺原址在一片原始森林,这里是熊窝,平时无人敢到。真圆和尚选定这个地方,趺坐通宵,群熊没有伤害他,而是对着真圆大吼三声散去,真圆和尚于是在此建庵修行。“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以华庄严法身”故名“华严”。明嘉靖初年,南京僧人真圆卓锡于此,建庵静修,后人称为“南京庵”。后来黔国公沐英捐资扩建为寺。原寺内建有沐公祠,经历颁赐藏经,特赐紫衣,后因火灾烧毁。历多次重修,上世纪60年代被毁,现仅存遗址。
徐霞客两上鸡足山,至少两次考察华严寺,他在游记中记录了华严寺初建于“嘉靖间,南都古德月堂开建,其徒月轮,以讲演名,”明万历初,圣母(皇帝的生母)赐藏,后来遭到火灾被毁:“后遭回禄。今虽重建,绀宇依然,而法范寂寥矣。”他记录了华严寺与传衣寺两大寺院的连接道路:“寺东有路,东行山脊,乃直达传衣者。由寺前峡上西行,半里,复有亭桥横跨涧上,即东桥上流也。”徐霞客认为“寺左右各有桥有亭,山中之所仅见。”他的详细记录,为后人研究华严寺规模及建筑特色留下了宝贵的文笔。思绪间,被车辆嘎然停止声而打断,迈着欢喜雀跃的步伐,穿过布满荆棘的丛林,身上挂满了植物的种子和花絮,也顾不及抚去,只想赶快去一睹古茶的美貌,生怕花仙子等太久,生上赏花人的气,羞了花闭了月,错过了每年约定的花时……
踏着古寺遗留下的麻石古道,尚未跨近古茶,就已从丛林深处瞥见一抹火红,花儿镶嵌在绿叶间,风儿正拂过古茶,摇曳生姿。那又高又大的山茶花令人震撼:一大团辉煌的红色,像花轿载着靓丽的春天,浓艳喷薄如璀璨的朝霞。那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花啊,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含包玉放的花骨朵,怒放的花蕊,残了的花瓣,安安静静地开着,给人的感觉却是彼此挤着,推着,“嘻嘻哈哈”地笑着,熙熙攘攘地闹着。古茶熟睡了夏、秋、冬三季后,今日终可向世人舒心地展示蓬勃的生命之美。
忽然,随着一声划破天际的小鸟声从天而降,一只小鸟落入了不远处的杂草丛中,好奇的我,约上同行的黄向实老师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拨开杂草,挡路的枝条,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近草林中,离古茶不远处,透过杂林隐约看见星星点点白色的花朵,在风中向我们招手,穿林而行,没有一块干净的平地,走进树下,你会完全忽略脚下的生态环境,一棵倾斜的老树玉兰傲然地在杂草间与相隔20多米的两棵古茶形成了两个世界,他们本在华严寺的遗址中,又被中间肆意生长的万物分隔开,似乎我们去的不是同一个地方,加之四围的山色,显得更加的清冷而高雅。
狂喜之际,呼朋唤友,同行的人蜂涌而至。用双手触摸着苍虬的树杆,借此想打开此树的密码,开启我与鸡足山古寺玉兰的偶遇之缘。查阅了相关资料都没获取到此玉兰花的数据, 从鸡足山记载的万寿庵与传衣寺两株古玉兰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无所知道古树的确切年龄,只有从它沧桑的树杆,盘曲的花枝,花冠、华严寺所经历的历史来推测,确定是山中现存最古老的玉兰花。
玉兰花属木兰科,落叶乔木,又名木兰花、望春花。先花后叶,玉兰的花芽在上年的秋冬季孕育,历经寒冬,才会形成这白玉缀满枝头、一片宁静、纯洁、荣辱不惊的景象。玉兰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春秋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佳句,以玉兰比喻高洁的品格,寄托美好的志向。
玉兰花的外形极像莲花,花瓣饱满而舒展,再加上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所以玉兰树很早就成为寺庙的景观树种。
透过树冠往上望,玉兰花挤挤挨挨,老干新花,颇有一番清逸之气。苍虬的老干配上新长出的花朵,每一枝,每一茬都很有禅意之美,令人着迷。
玉兰花冠如盖,朵朵点缀着蓝天。
花朵像由数片花瓣围出的“高脚杯”,花型很潇洒。阳春下,微风里,白玉兰树斜斜的伸展着枝干,无叶无绿,只是朵朵优雅宁静的绽放。
古树自有古树的品质,枝头的每一朵都昂起高贵的头,展现最美的景,只可惜我的拍摄设备,无法向世人展示他全部的美,呈现的大多是玉兰仰视之美,他的俯视、近视、远视之美只有留给你亲自踏访啦!
图文/张椿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