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登鸡足山



登鸡足山


      •张若恒•

作为宾川人,游鸡足山本来以为是一件非常容易之事,随时都可以实现,不急,就放在一边,一放就是四十多年。

鸡足山是佛教名山,到鸡足山应该是各有所求,在生活中确实遇到过不少难事,有些自己挺一挺也就过去,有些实在是难,也曾想请佛祖帮忙,但这些事都由贪念、私欲、执念所生难以向佛启齿。游山吧,自己本就在山中,自觉其它山川也不过如拉乌一般。孩子几次向我提起游一次鸡足山,我都一推再推。

孩子上高三了,到五月已临近高考。不知道是学习的压力,还是对未来的焦虑,还是对过去的不满,孩子越来越焦躁。这天吃早饭时孩子又提出想去一次鸡足山。尽管我舍不得浪费孩子这宝贵的复习时间,但这关键时刻,也想让孩子放松一下心情,调整一下情绪,我同意了。

到了鸡足山停车场,我想让孩子多走走锻炼锻炼就没有选择坐摆渡车而是步行。因为听一位老教师讲,他年轻时和媳妇一起游鸡足山是早上打着火把上山,下山后还到大理三月街吃早饭。我想路程不会太长。刚进山就看到许多可爱的猴子在路边玩耍,孩子很激动赶快拿出包里的面包喂猴子。我虽然生活在山区,但是从来没有见过猴子和人这样亲近过。孩子脚上来了劲,走路遥遥领先不停催我。

小时候就读过《鸡足山的传说》,有许多故事还隐约记得,但今天我知道是没有时间再去寻找那些藏在泉边,石崖上,古寺中,空心树里的传说。我只想着目标就是登上山顶,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

没有地图,也不熟悉道路,但自作聪明的想一直向上方向准不会错,沿着石阶往上走总不会迷路。

越往上走林越密,树越高,越是凉爽。此时的宾川坝犹如火炉,而鸡足山却是凉风习习,丝毫觉察不到已是盛夏。在宾川县城高楼上向四周眺望目之所及除了碧绿的的葡萄和桔果之外尽是红土地,让人误以为是生活在被火烤红了的火炉中。到此处,见此景每一位鸡足山的游客都会发自内心的感谢上苍赐予宾川坝一座高山——鸡足山,让盛夏的宾川有一方清凉之地,让生活在热区宝地的宾川人,出门不用一小时就可以欣赏到生活在高寒山区的或火红或粉红或雪白的高山杜鹃,我想每一位游人都会感谢祖先为我们守护下的这一片林海。

越往上视野越开阔,天更蓝,阳光更加明媚。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从口音可知游客来自全国各地,也有外国游客,不禁赞叹佛教名山果然名不虚传。

山道旁古木参天,林中隐约可见禅院的青瓦白墙,忍不住步入禅院,环境清幽。心想若有时间在禅房打坐品一杯香茗,听一个故事,或是聆听一段经文,内心一定会很舒畅,宁静。孩子见佛就拜,我不知道孩子向佛许了什么愿或是向佛祈求什么,愿他能够有为天下苍生祈福的胸怀。但我想,知道敬畏也好,心中有敬畏之心才知顺其自然,才能与世界和解。一路上孩子的话越来越多,父子间有了久违的笑语。

慢慢接近山顶,山势更险,山道更陡,景色更美,视野更开阔。山上的植被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在改变,不再是高大的参天古木,而是低矮的老树虬枝,林间有各色的杜鹃花点缀,再有蓝天白云的的映衬,很是清新漂亮。走到山顶,视野最开阔,周围没有更高的山,人仗着山势都会油然而生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这种情感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在小小的书斋里是无法产生的。这里最适合远眺,朝东富饶的宾川坝尽收眼底,向西近处是一碧千里的鸡足山脉,更远是雄伟的苍山。

若是舍得时间最好在山顶留宿一宿,赏傍晚的霞光,看早晨的旭日,观山间的云海,听寺院的晨钟暮鼓,凭晚风吹乱万千烦恼丝,让初升的阳光驱散心中的阴霾。要是再有时间访遍佛寺,听完故事,识尽山中草木那才更好。

作者/张若恒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JI  ZU  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