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回家断章
•王 柳•
人到中年,生活遭遇巨大变故,每一天都是在煎熬中度过。所幸没有被工作踩着尾巴,又是寒假,得以逃回老家疗伤,又时逢宾川贡菜销售旺季,听父母侄儿在欢声笑语中削贡菜,暂时忘却伤痛,过了两个月的“闲人”日子。伤痛之余还颇有点宋代程颢的《秋日》中“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的奢侈。
人一旦闲下来,脑子放空,就很像一个人了,然后就开始偶尔意动,试图记录家中平常的日子或者是生活小场景,期待留下点生命存在的具体痕迹。
要白菜还是玫瑰?
家里重新修整,只在院子里留下长长的一溜土地。阿妈要种菜,我要种花。我爸说那就从中间分开。
可是我种了红玫瑰还要种白月季,种了山荼花还要种绣球花。阿妈种了黑辣椒还要种黄辣椒,种了青菜还要种白菜。我常常趁她荒田的空档抢地,阿妈种的薄荷也会肆无忌惮的延伸到了花圃。皆大欢喜的是阿妈的菜地和我的花儿果树都给予了丰厚的回馈。
夜里无事,庭院春深,和风翠阴,我和93岁的阿奶在台阶上的躺椅中闲话家常。空气里萦绕着金桂花和紫茉莉的暗香。柔和清亮的月光下,鸟倦飞已栖巢,花木姗姗,风移影动,总愿这样悠闲惬意的时光更慢一点更长久一些。
家里来了客人,锅里烧着水,随便掐一捧茴香,摘一个小瓜丢进去煮煮,鲜甜水嫩,连汤都被喝干。客人再夸上几句,给我阿妈得意了,觉得种菜流的汗水花的心思有了价值,说话音量都拔高了。临走时还硬拉着人家采摘自己想吃的蔬菜带走才满足的送客。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无论是阿妈的白菜和我的玫瑰,还是孔子“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生活理想,都是生命的滋养,灵魂的抚慰。
习惯和自由
阿呆是同事送我的一条金毛狗。才两个月大时就被我抱回家让我妈照顾好几年了。不知是阿呆记住了我的味道,还是因为新鲜感,我一回家它就亢奋的在笼子里转圈,又跳又叫。
七岁多的侄儿的说法得到全家人的认同:阿呆就是想让大姑妈把它放出来。
阿呆又大又胖一只金毛踡在铁笼子里,想伸个懒腰都没有多余的空间。每次回家看得我憋屈,常常带阿呆和侄儿去田野去河边撒欢。受不了阿呆用它那双湿漉漉的充满渴求的眼睛看着我,我反对把它关在笼子里。要么让它自由奔跑,要么送人。但每日给阿呆喂饭喂水洗澡铲狗屎的是我妈,她不放阿呆出来的主要原因是阿呆会去院子里的菜畦里打滚,会咬东西,搞破坏。再就是担心跑出去被人宰吃了。送人,我妈不让,两年多养出感情了。
偶尔做一下我妈一日日重复为阿呆做的那些无比枯燥的事的我当然没有话语权。好在我不是天天回家,眼不见心不想。
但现在每天见阿呆被铁笼束缚,偶尔放出来也只会围着我打转,我侄儿一句话它就乖乖的回到笼子里,我就想趁母亲外出我问侄儿:“你愿意被关在这个笼子里吗?”“才不愿意呢。”“那阿呆肯定也不愿意。我们把它放了吧。”
侄儿被我说服了,配合我多次试图把阿呆关在大门外,希望它自己跑走不要再回家。结果不是跑得不远被我妈找回就是它守着大门抓扒,也许大门外陌生的世界让阿呆感到不安和恐惧,也许它已经习惯这个家了。
这让我很是有点看不起阿呆。
荷笠带斜阳,复得返自然的时光好像只是一瞬间,清醒的知道自己最终不得不回归以前的工作生活模式。可我感觉自己已经离不开这闲散缓慢的乡村生活,离不开家人温情的陪伴照顾,更习惯了妈妈在厨房营造的热气腾腾的烟火味。我在夜里磨磨蹭蹭的整理收拾物品,内心充满了抗拒。没错,龙战于野,虎啸于林,狼行于道。而我,一个屈从于现实的普通平庸中年人,哪里有得起庄子钓于濮水的傲骨。而我家的阿呆,也只是一条笨拙的金毛。
呐,谁还不是个阿呆呢?离开前,阿呆死死咬住我的裤腿。我能做的就是回家时多放它出来田野中撒撒欢。
色 难
《论语》第二篇第8节是“色难”。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最难的是保持和颜悦色。有事情,让子女做,有好吃的,给老人享受,这样就能算孝顺了么?”
不仅是对父母,对亲近之人始终保持和颜悦色确实是很难的。
我父母都是行端品正心善的人,两人在村子里的名声足够好,对外人真正做到笑脸相待谦和有礼,但对家人的态度真真让人着急。我爸性格刚硬脾气躁,偏好交友好喝酒,酒后易怒,听不得批评;我妈勤劳能干、做事利索,但是嘴快,不能忍,言语不自觉的闪刀锋。两人针尖对麦芒是生活常态。
受原生家庭影响,姐弟几个脾气也老火,与外人好沟通,一回到家里用我阿奶的老话形容就是冲天撞地的。常常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哪个情绪一爆发,家里就不得安生,非要争出个子丑寅卯,你高我低来。我和妹妹都在外地工作,有时半年才回去一次,每每牵挂家里,就怕家里人又为几句口水话吵得不可开交。
为什么对亲人和颜悦色很难?因为缺乏情绪控制能力,因为没有足够的包容、妥协、退让。直到弟媳嫁到我家。她对外人未语先笑,对家里人更是笑吟吟的。一开始夫妻间婆媳间矛盾磕碰都难免,但融合的过程,我注意到她极少焦虑或者埋怨,情绪平和,刚中带柔,温言细语的化解家人的坏情绪。渐渐的,我家的争吵越来越少了,深植于她内心的丰沛爱意和善意在滋养影响着这个家庭。家人情绪日趋稳定平和。
《礼记祭义》中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所以弟媳很耐老,越看越年轻。我爸总结得很到位:弟媳是家庭和睦的稳定剂和润滑剂。
人生三节草,不知那节好。当形影不离、同进同出、相伴相守21年的枕边人离开我时,深入骨髓的伤痛和孤独常在不经意的瞬间就会被触发。司马迁曾言“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感谢上天眷顾,这两个月,是家是我的亲人们给我提供了无条件的接纳支持陪伴和安全感。
我明白上天总是不断给予,也不断剥夺。也许这就是人生,非常具体的人生。所以我依恋着这样具体的场景:推开门,阿呆欢叫,玫瑰灿然,叫一声阿妈,总有人应一声:“回来啦,给有吃饭呢?”
作者/王 柳(平高教育)
编辑/杨宏毅
配图/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