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老树蜂糖梨

老树蜂糖
 

       ◎丁 强  

白露前夕,故乡传来好消息:大哥家老树蜂糖梨熟了,又到了吃梨时节,可以快递到昆明、全国各地,作为欢度八月十五中秋节标配水果了。 

宾川县种植蜂糖梨主要集中在钟英乡宝丰寺、古底汉邑村、金牛镇三转弯3个地方。种植蜂糖梨历史最悠久的是宝丰寺,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宝丰寺是蜂糖梨的发祥地,蜂糖梨是宝丰寺的“土著梨”,其他两个地方的蜂糖梨都是从这里嫁接出去的,如今也成了汉邑村的老品种、本地梨。近40年来,大哥、大嫂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种植蜂糖梨、秤砣梨,硬是耕耘出一园梨园,老树蜂糖梨品牌,畅销全国各地。

老树蜂糖梨梨树施农家肥、浇山泉水,树龄已有30多年,梨成熟期长,含糖量高。蜂糖梨皮薄、肉嫩、核小、汁多、甜度高,因其“甜如糖、味如蜜”而得名,是老少皆宜的生态绿色果品,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好吃”。据《钟英傈僳族彝族乡志·大事记》记载:1958年,钟英乡蜂糖梨送大理州评选获得金奖。

蜂糖梨到了丰产期,如何取一个好听、独一无二的名字?如何设计外包装、印刷纸箱?这可难住了大哥。大哥的长子小名叫老树,为了这事,他专门从宾川来昆明和我商量。我想了想说:“就叫老树蜂糖梨!这里面既有梨树是老树,树龄已有点年头的含义,也有你小名的含义。”侄儿觉得这个名字挺好,于是委托我全权设计、印刷纸箱。我于是提起毛笔,在白纸上写下了老树蜂糖梨5个大字。随后,送到昆明东郊一家印刷厂设计、排版、印刷。那时候,我的书法水平不高,字写得不好,但这5个字包含了我对家乡、大哥一家的深情。那时,我对微商、电商、网购一窍不通,听都没有听说过,于是只设计了10公斤一种包装纸箱。事后证明,这种包装太大了,很不适合快递。

2016年中秋节前夕,我尝试帮助大哥在春城晚报上推销“老树蜂糖梨”,外观好看、水多、甜脆,好吃,适合中秋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这几年来规格都是5公斤装,用以前的包装箱包装,加上空气柱等包装材料,1箱刚好5公斤,而且重量和快递质量都已经很成熟稳定了。

都说庚子年年成不好,大哥家的梨树也是如此。2020年,蜂糖梨不结果,空有梨树、梨叶,连自己家八月十五过节吃的蜂糖梨都没有,就更别说卖了。3年前梨树开花关键时期,大哥得了一场重病,与病魔抗争了一整年,梨园没人管理,基本处于自然状态野蛮生长,蜂糖梨好像是“野梨”,等到成熟时果小,品相不好,少量梨里还有果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农民并不容易,干农业并不简单,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

今年,身体康复后的大哥三天两头就往果园跑,不误农时,蜂糖梨开花、结果、成长、成熟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护理,就像医护人员护理他一样。蜂糖梨不负有心人,上周末,侄儿罗建文微信发来好消息——今年蜂糖梨个头大,一个1斤左右,卖相好,味道好,总共有3万斤。

我活了50多年,吃过的梨不计其数,总结起来,还是蜂糖梨最好吃,没有之一。这种梨性情比较温和,酸甜适中,甜味更甚。吃了不会上火,也不会胃寒肚子疼。

今年农历节令早,立秋早,9月17日就是中秋节。但老树蜂糖梨天生就是中秋节好果品,它如同潮信一样,很讲信用,中秋节前10几天成熟。我们一家苦中作乐,把老树蜂糖梨干成了“甜蜜的事业”,过上了“甜蜜的生活”。


作者/丁 强

编辑/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