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我帮母亲守菜园



我帮母亲守菜园

晓 鸣


转眼间,老父老母回老家已经快一个月,又到周末,稍有空闲,突然想去母亲的小菜园转转。





其实母亲的小菜园并不是母亲的,而是单位围墙外的一小片空地。2002年,在彝乡拉乌大山里劳作了一辈子的母亲和父亲,在我们多次劝说下一起搬来到了县城,和我一块居住。可搬来了还不到一个月,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就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感觉失去了支柱,精神状态已经不是十分好。母亲盯上了单位围墙外的一小块空地,在忍了一百忍之后,小心翼翼的跟我商量,能不能让他们去练练手脚,活动活动筋骨。这一个多月来,我也很明显的感觉到他们都不适应。我看了单位围墙外宽不到一米的一小溜空地,根本不会对单位围墙有什么影响,也就答应了。就那么一刻,母亲像小孩一样高兴,脸上放出了喜悦的光彩。





第二天下午,到吃饭都不见父亲母亲回来,我到围墙外一看,杂草丛生的一小块空地被整理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单位办公楼和住宿楼的废水污水刚好从这里排出,他们捡来许多废砖头,把沟道整理得清清爽爽。看着父亲母亲满头大汗却精神爽朗,我已经找不出理由来反驳了,只好叫他们悠着点,以养生为主,别太劳累了。母亲一味的回答我“知道、知道”,脸上却神采奕奕,写满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从那时开始,父亲母亲的生活就充满了激情。大约半个月后,我又抽时间到小菜园转了转,令人简直不敢相信的是,这小块空地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小菜园。在小小的空间里,平整的土地被砖块分成了几个小方块,小白菜小青菜已经绿油的生长,蒜苗和葱苗破土而出,还有芫荽和萝卜,简直像在变魔术。母亲在给小菜苗浇水,父亲则平整另外一小块地准备移栽菜苗,这种场景在20多年前老家的菜园里也经常见到,只不过那时母亲还年轻,浇水的还有我和妹妹。





母亲一直生活在彝乡拉乌的大山里,一生以土地为伴,与大山为伍,勤劳简朴,与在信用社工作的父亲一起把我们姊妹三个抚养成人。随着年龄增大,父亲也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我们姊妹决定把他们迁移到县城,与我一块生活,迫于多次苦苦相求,他们才答应跟我们到了县城,不曾想,在我们看来是幸福生活,对他们却成了一种不愉悦。





看着小菜园里父亲母亲忙碌的身影,吃着一茬又一茬的小菜,南瓜、茄子、白菜、辣椒、苦瓜……应有尽有,我也时不时挑一点点洗菜的废水,与他们一块劳作,就连小孙子、小孙女也参加到了小菜园的劳作中。葵花开了,芭蕉黄了,木瓜熟了……父亲母亲和重孙重孙女一样的高兴快乐。





四季轮回,年年不同,相同的是父亲母亲都在小块地上找到了快乐和满足。怀着对家乡和土地的眷恋,父亲母亲每年都要回彝乡拉乌老家小住,每次回去都要千叮咛万嘱托,必须把他们管好小菜园,母亲说回来她要检查的。





 也是,这次他们回去了快一个月,我由于工作忙却把这件事搞忘了。还好今天想起,赶快到菜园吧。





家离菜园并不远,不大一会就到了。远远望去,芭蕉翠绿,冬豆花芬芳,时置霜降节令,却依然郁郁葱葱。推门进入,原本规范的小菜园有点凌乱了,小妹偶尔抽时间来打理,但还是长出了杂草,还好霜降前下了几场雨。母亲种好的辣椒已经红了,蒲公英翠绿水灵,大树茄(木瓜)饱满泛黄,长长的冬豆豆荚挂满了藤蔓,满地的南瓜藤却找不到一个瓜,肥硕的瓜尖倒也不失为很好的绿菜,清水煮熟,再来一个糊辣子打蘸水,安逸得很。





最诱人的要数硕果累累的百香果,这是父亲母亲今年年初到城南大商汇花卉市场购买的最新品种,此前已经成熟的一茬百香果,酸甜适中,汁多味美,十分爽口。目前挂满藤蔓的一茬百香果绽放着成熟前的亮光,翠绿中微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十分诱人,令人垂涎。





我是有备而来的,不一会,手中的小竹箩已经装满了各种时鲜蔬菜和果品。父亲特意种植的一种调料植物“波扣”已经成熟,红色的果仁已经炸开,露出了灰色的籽粒,正好,也一并采收了。





看着一株株翠绿的粽子叶,再不剪回就会被风吹裂,那时就无法再包粽子了。顺手将叶子剪回来,用清水煮一下,虽然不是吃粽子的时节,但家里有糯米、土碱和火腿,趁着叶子新鲜清香,淘洗泡好糯米,全家人一起动手,下午就吃到了美味的火腿粽子,好不惬意。  





     晚上,跟父亲母亲视频,母亲又问起了她的小菜园,我告诉她“放心,好着呢!”

其实我知道,他们再不回来,我得好好的管管小菜园了。





作者/晓 鸣

编辑/杨宏毅

审稿/张 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